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探讨
王宇飞
淮安市洪泽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淮安 223100
摘要: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学音乐教材为依托,深入探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策略,旨在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音乐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教材
一、引言
审美能力是个体感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价值。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能够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情感的丰富与发展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情感。在欣赏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具有抽象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聆听音乐时,脑海中会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构建出各种生动的画面和场景。同时,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诠释和表达。
3.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通过学习江苏少儿社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内外丰富的音乐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如教材中对民族音乐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特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对外国经典音乐作品的学习,则帮助学生领略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文化魅力。
三、基于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教材的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唱歌曲时,过于强调音准、节奏等演唱技巧,采用机械的重复练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体验。
2.对教材资源挖掘不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音乐教材内容丰富,除了歌曲、欣赏曲目外,还包含了音乐故事、音乐游戏、音乐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培养。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索和发现音乐美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策略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
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音乐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
2.多样化欣赏教学,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江苏少儿社教材中的欣赏曲目,采用多样化的欣赏教学方法。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音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例如,在欣赏《梁祝》时,让学生分析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特点,以及它们在表现爱情主题时的不同作用。其次,可以对比欣赏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鼓励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审美创造
音乐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根据教材中的音乐主题或生活中的素材,创编歌词、旋律或简单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创造力。
4.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除了教材中的资源外,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歌剧、舞剧等艺术演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之美。此外,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推荐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学习网站,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渠道。
五、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选取某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三年级音乐教材为教学内容,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实践。
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上述实践策略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等图片,创设爱国主题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欣赏环节,除了让学生聆听教材中的范唱,还播放了不同版本的演唱视频,让学生对比欣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并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3.教学效果评估
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作品展示、课堂表现观察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90%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欢音乐课,并且能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在学生作品展示中,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作品展现出了较高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课堂表现观察发现,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感和风格,音乐表现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音乐教材为依托,通过创设情境、多样化欣赏教学、鼓励音乐实践活动和拓展教学资源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鉴赏和创造音乐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华梅.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探讨[J].文科爱好者,2025,(01):219-221.
[2]陈守娟.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23):104-106.
[3]王立伟.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路径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4,(10):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