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作者

黄智珊

普宁市赤岗镇陈厝寨小学 广东揭阳 515346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现行趋势中,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伴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的颁布,跨学科学习的理念被注入了新的意义与任务。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重要性,从多方面入手论述跨学科阅读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综合素养

于小学语文教育领域,跨学科阅读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理念,正逐步成为培育儿童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此不仅标志着阅读模式的革新,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的根本转变。跨学科阅读凭借融合多学科知识,为学生开辟了宽广的学习视野,助力其构建全面且多维的知识架构。在此进程中,学生既能触及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知识范畴,亦能在跨学科思维锻炼中,增强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因此,探究如何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推行跨学科阅读,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范畴内,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既是学生知识体系拓展的有力工具,也是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平台。跨学科阅读能够跨越传统学科壁垒,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之余,自然融合历史、地理、科学等多领域知识,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拓宽认知视野。此过程允许学生在不同知识领域间构建联系,实现知识的深度整合。

再者,跨学科阅读同样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显著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文本内容,还需具备跨学科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未来的求学、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均至关重要,赋予他们灵活应用知识、深刻理解世界及自信应对挑战的能力。此外,跨学科阅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领略知识的魅力,进而增强对学习的热爱,形成正向循环。当学生从阅读中不断体会到新知带来的喜悦时,便会更加自主地探求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持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二、基于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措施

(一)融合科学知识,开展科普阅读活动

在小学阶段,鉴于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为语文阅读提供了丰富资源。开发科普阅读的价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环境中触及科学理论、探究自然之谜,不仅增强了语文阅读能力,也拓宽了科学认知边界,为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教师应精确把握语文与科学的结合点,巧妙地将科普内容融入日常教学计划,以打破传统学科界限。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选取《飞向蓝天的恐龙》等课文作为科普阅读的起点。课前,教师应搜集恐龙进化、分类及古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等科普材料,涵盖专业文章、科普短视频等,编制成预习资料包。课堂上,首先指导学生精读文本,理清恐龙飞行演化历程及文本逻辑框架;接着,引入补充材料,如播放专家解析恐龙骨骼结构变迁促进飞行能力的视频,组织学生对比不同资料对同一演化阶段的叙述,辨析差异,培养信息筛选能力。课后,设定持续性阅读任务,推荐《恐龙百科全书》《史前生物探秘》等著作,要求学生创作手抄报,以图文结合方式展示特定恐龙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及演化假设,并定期进行班级分享与讨论。如此实施,学生在阅读体验中不仅巩固了语文知识,还系统地获取了科学知识,同时阅读、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融合音乐元素,进行诗文配乐朗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德培育占据核心地位。阅读,作为知识汲取的主要渠道,同样肩负着品德教化的重要使命。教师应深入发掘富含道德意蕴的阅读材料,将其融入品德导向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体悟道德观念,以潜移默化之态内化行为规范。通过文本剖析、互动讨论等手段,激励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行为标尺,促进语文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共同进步。

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司马光砸缸》为例,教师启动品德专题阅读。课前,教师广泛搜集与智勇双全、助人为乐等美德相关的古典小故事,诸如《文彦博智取树洞球》、《曹冲巧计称象》等,编纂成集供学生预习。课堂开启时,教师引导学生细读《司马光砸缸》,分析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砸缸救人的果决与冷静,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物心理。随后引入拓展篇章,组织小组阅读研讨,如在《文彦博智取树洞球》中探究如何面对难题发挥智慧,比较不同故事中主人公解决问题策略的异同,引导学生归纳面对挑战时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与智慧光芒。课后,教师推荐《中国传统美德故事集锦》,要求学生每周精读两篇,撰写读后感想,记录故事中触动心灵的品德亮点及对个人生活的启示。每月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学生登台讲述故事、分享心得,教师适时点评指导,使品德教育在阅读与交流的持续进行中生根发芽,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德才的优秀人才。

(三)链接体育精神,进行励志故事分享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实践中,融入体育精神进行励志故事传播具有深远意义。体育所蕴含的奋斗、坚韧不拔、团队协作等精神,正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开发体育领域的励志元素,将其融入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在文字海洋中汲取力量。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为例,教师可巧妙融入“中国女排”的传奇故事。课前,教师需搜集女排夺冠之路的素材,包括关键比赛的精彩瞬间视频、队员的赛后访谈等。课堂上,先播放一段女排在奥运决赛中绝境反击、力挽狂澜的夺冠片段,让学生直观体验比赛的惊心动魄。接着,教师讲述郎平教练率队克服伤痛、刻苦训练的感人故事,以及朱婷如何从国家队新人成长为球队领袖的励志历程,强调其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每日加练,终获成功。随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将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的远大志向与女排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共有的精神实质。教师组织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从故事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并联系个人实际,思考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应如何像运动员那样坚持不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强化体育精神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励志故事深化语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属一项长期任务,学科素养的培育非短时间内能达成。首要之务是教师自我提升,革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唯有如此,方能促使学生具备创新性的阅读能力。此外,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显得尤为重要。由浅入深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确保学生阅读能力逐步提升。这不仅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也为生活发展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俊青.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6):135-137.

[2]张乐凡,陈明选.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初探[J].汉字文化,2024,(11):181-183.

[3]麻慧芬.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24,(1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