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历史辩论式课堂的实践模式研究

作者

王静超

保定市徐水区巩固庄中学 河北保定 072557

摘要:2020年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其中核心素养内涵进行了提炼,将新时代历史教育化为重点,其中指出,高中历史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主要包括分析、比较与评价三个角度。从中能够发现,新时代中的高中历史已经脱离了传统背诵并依靠分数衡量学习效果的科目,其需要学生学生在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评价,以满足新时代人才需求。近些年,高中历史教学开始引入辩论式教学,在使用后笔者发现其比传统讲授式教学具备更强的开放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参与其中,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积极作用。所以,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部分具有争议或较为开放的知识,构建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式历史课堂,以便增加学生的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分析评论。

关键词:高中历史;辩论试课堂;新课标背景下

一、明确辩论式的历史课堂组织实施模式

辩论式课堂并非像传统课堂一样容易准备,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班级的学习情况与课程内容明确辩论模式。在实际开展辩论式高中历史课堂的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种辩论模式:

1. 竞技式辩论

竞技式辩论的要点在于辩论的目的是竞技,最终需要定输赢。这就需要教师严格遵守流程和规则开展辩论活动。比如参考国际或国内大型辩论比赛的规则模式,较为常用的为林肯模式,需要根据如下流程展开辩论:首先是由正方进行结构性发言引出论点,反方提出疑问,并进行结构性发言,之后由正方提出疑问并进行辩驳,反方再进行辩驳后,方可开展自由辩论。这种辩论方式在国内的辩论竞技比赛中较为常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论题、参论人数、辩论时间等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需要教师提前准备。

2. 自由式辩论

为了更好维护课堂秩序和同学间关系,教师使用自由式辩论的次数应该更多。而自由式辩论相较于竞技式辩论,其特点在于更加自由,没有规则和秩序约束。但实际上,对于尚不了解辩论方式的高中生而言,教师也需要给自由式辩论明确要点,做出要求。此外,自由式辩论也可以被细分为不同辩论模式,包括表决与即兴等。常规情况下,表决式辩论需要学生事先准备发言稿,这与竞技式辩论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辩论过程中的自由度更高且更生动,没有竞技式辩论的生硬感。而即兴辩论则侧重即兴,学生不能提前准备,教师可以随时发起辩论活动,其更加灵活,可以适配各种知识点,且组织难度小,需要的时间少,能够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

二、合理确定辩论的主题

辩论式历史教学课堂在构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于辩论主题的选择。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能否选择正确的辩论主题,对辩论活动的有效性存在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和知识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才能正确选择辩题。

对于常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选择辩题:首先是选择型辩题。这种辩题下双方观点更侧重于选择而不是一正一反,如“想要延缓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应该先治理土地兼并再解决政治弊端?还是先解决政治弊端再治理土地兼并?”在这种辩题背景下,双方的对立点较为平缓,也可能会诞生出第三个论点。其次是矛盾型辩题,该辩题下双方的观点是一正一反甚至完全对立的,比如“秦国该不该进行商鞅变法”该辩题中“该”“不该”就具有较强对立性,在开始辩论后,双方的观点应该是水火不容的。最后是比较型辩题,在该辩题中,双方的观点更侧重比较,希望能从辩论中找到最优解或更优解,如“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总的来说,开展自由辩论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乐意参与课堂互动。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如何通过调整辩题的矛盾性来进一步拉动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清末的课程时,就可以设置辩题“太平天国属不属于一场纯粹农民运动?”这能够让学生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科学组织实施辩论

根据课堂氛围变化和教学内容组织辩论,对教师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践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手段来组织辩论活动。对于一些挑战性强、争议性大的辩题,教师可以构建竞技式辩论。但这种辩论模式对时间和空间的需求较高,只能偶尔安排进行。对于日常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插入部分自由式辩论,这一方面能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也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锻炼思辨能力。

对于教学而言,竞技式与自由式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不能让学生将辩论活动带到与教学无关的角度。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们讲述辩论规则与辩题,让学生了解不同辩题与不同辩论规则在实践形式上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竞技式辩论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而自由式辩论的要求则更少,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越大。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其辩论形式做出要求,给出更加清晰的规则。其次,教师要用公平规则来决定辩论的正方与反方,即便是在更加自由的选择型辩题下,正反方依旧要有明确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讲解完辩题后,就需要决定正反方,并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决定、阐述自己的观点。再次,教师要记录学生的辩论,这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一点,甚至可以说大多数教师都不会将学生的辩论活动记录下来。记录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细节观点上,这能让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以便用更客观的评价去修改教学计划,也能更好掌握学生思辨能力和知识储备变化。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不但要对过程进行总结,还要将学生的重要观点进行升华,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看到辩题中隐含的历史道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向以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辩论式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比较与评价等多维度的素养。通过竞技式辩论和自由式辩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学生能够在开放、互动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思考、深入探讨历史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蒋春慧,姚义桥. 用辩论式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以“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一课为例 [J]. 教育界, 2025, (01): 140-142.

[2]吴树兵. 在辩论式教学中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J]. 文理导航(上旬), 2025, (01): 16-18.

[3]陈丽. 辩论式教学:逻辑内涵·价值意蕴·实践要求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 (47): 49-52.

[4]张姣,曹阔,马东堂,等. “通信原理”辩论式教学模式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 (45): 101-104.

[5]张潮,王静,虎力. 研究生针灸经典的辩论式教学探索与实践[C]// 中国针灸学会. 2024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推文献教研室;, 2024: 1239-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