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林业工程技术在森林培育中的创新与作用

作者

张俊义

兴安盟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 兴安盟阿尔山市 137400

一、引言

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对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森林培育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在此背景下,林业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森林培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其在提高森林培育效率、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林业工程技术在森林培育中的创新

(一)造林技术的创新

过去,传统的造林主要依赖人工直接种植树苗,这种方式受地形、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且在苗木运输、种植过程中容易造成苗木损伤,影响造林成活率。如今,容器育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在营养容器中培育苗木,为苗木根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苗木根系更发达且在移植过程中不易受损,从而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1]。例如,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培育的苗木,其成活率可比传统育苗方式提高 20%-30% 。此外,飞播造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在大面积宜林荒山、交通不便地区,利用飞机播种能快速覆盖大面积区域,节省人力物力。并且,现在的飞播造林技术在种子处理方面更加精细,通过选用优质种子、进行种子包衣等处理,提高了种子的适应性和发芽率,使飞播造林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森林培育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

(二)森林监测技术的创新

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现代技术,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全方位、动态监测。卫星遥感能够获取大面积森林的植被指数、生长状况、森林覆盖面积等信息,为森林资源清查和生长趋势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图像,可以准确判断森林的生长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森林减少或退化的区域,为林业管理部门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无人机监测则可以在高分辨率图像下观察森林的细微变化。在一些山区或交通不便的林区,无人机能够轻松进入并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保障森林健康生长。例如,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无人机可以快速定位病虫害发生的位置和范围,为精准防治提供关键信息,有效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三)森林培育技术的数字化管理创新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森林培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森林培育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通过该系统,可以精确记录每一块造林地的详细信息,包括树种、造林时间、苗木来源、施肥灌溉情况、生长数据等。管理人员能够根据系统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培育方案,根据不同区域森林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合理安排抚育措施、间伐时间和强度等,提高森林培育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例如,在森林抚育环节,通过分析系统中的数据,确定哪些区域的森林需要进行修枝、除草等抚育工作,以及具体的操作时间和强度,避免了盲目施工,提高了抚育质量和效率。同时,数字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森林培育的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估,为林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森林培育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改进。

三、林业工程技术在森林培育中的作用

(一)提高造林效率与质量

创新的造林技术使得造林周期大幅缩短。以容器育苗技术为例,培育出的苗木在适宜季节移植到造林地后,由于根系完整且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够迅速生长,减少了缓苗期,一般可使造林周期缩短 1-2 年。同时,先进的育苗技术能够筛选出优质苗木品种,从源头上保证造林质量。例如,通过基因筛选和培育技术,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如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木材品质好等,这些优质苗木在造林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茁壮成长,使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提高了造林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二)优化森林结构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造林树种搭配、间伐时间和强度等林业工程技术措施,可以优化森林的年龄结构、树种结构和空间结构。例如,在造林时,采用多树种混交的方式,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生态需求和经济价值进行科学搭配,营造混交林。这样的森林结构能够增强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生态稳定性,因为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同时还能调节森林内的小气候,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间伐方面,通过合理的间伐技术,可以调整森林的密度和空间结构,使保留下来的树木获得更多的生长空间和资源,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森林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有利于幼苗的更新和生长,形成多龄级、多层次的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准确的森林监测数据可以为森林采伐限额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过度采伐。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等技术,精确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长状况,根据森林的生长量和消耗量,确保森林资源的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动态平衡和长期稳定供应。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合理运用间伐等技术既能获取部分木材资源,又不影响森林的持续生长。例如,在间伐时,选择性地采伐一些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或已经达到成熟标准的树木,为其他优质树木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对间伐材的合理利用,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3]。

(四)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新技术培育出的健康森林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生态功能。例如,经过科学培育的森林在保持水土方面表现更优,其发达的根系可以牢牢抓住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据研究,良好的森林植被可以使土壤侵蚀模数降低 50%-80% ,有效地保护了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方面,完整的森林群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据统计,一亩森林每天可以吸收 67 千克二氧化碳,释放 49 千克氧气,对改善局部气候、降低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林业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能够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四、结论

林业工程技术在森林培育中的创新与应用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造林技术的革新到森林监测与管理的数字化,这些创新举措都显著提高了森林培育的效率和质量,优化了森林结构,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增强了其生态功能。在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其在森林培育乃至整个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林业的绿色发展和永续发展,让森林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和地球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杜 丽 娟 . 林 业 工 程 苗 木 培 育 及 移 植 造 林 技 术 [J]. 园 艺 与 种苗 ,2025,45(03):59-61.DOI:10.16530/j.cnki.cn21-1574/s.2025.03.023.

[2] 黄辉 . 林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27(06):56-57.

[3] 姜德亮 , 杨健 . 林业工程技术在森林培育中的创新与应用 [J]. 棉花科学 ,2025,47(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