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校园文化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与路径

作者

赵荃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

一、校园文化背景下培养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外语教育中的一项核心素养,尤其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愈发重要。[1] 在校园文化中渗透跨文化意识,能提前塑造学生应对多元职场环境的能力,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刚性需求。外语能力不仅是语言技能,更是包含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的综合素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该能力,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重语言轻文化的不足,使学生在未来职场中避免文化冲突、有效沟通协作、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显著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依托校园文化培养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路径

1. 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夯实课堂主渠道

高职外语教学的目标正从单一语言技能转向以四大核心素养目标即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培养。[2]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是实现这一转型、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内容重构:在日常教学中,可选择与国际文化紧密相关的话题,如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外国电影中的文化元素等,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3] 二是方法创新:融合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式学习(PBL),通过模拟真实职场跨文化场景(如接待外宾、跨国视频会议、处理客户投诉),鼓励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在实践中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沟通策略。三是技术赋能:充分利用VR/AR 技术创设沉浸式虚拟跨文化环境;利用在线平台连接海外院校学生进行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如“云伙伴”计划)。

2. 打造浸润式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跨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其潜移默化的浸润功能不可小觑。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服务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精心构建一个开放、多元、浸润式的国际化校园生态。首先,数字与实体空间需协同发力。学校官方网站可打造一个双语板块,系统性地呈现国际教育动态与合作项目;同时,实体空间的建设尤为关键:设计“世界文化长廊”或“留学生活体验区”,通过图文、影像甚至互动装置,生动展示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前沿科技与璀璨艺术,使学生在日常穿行中便能感知全球图景。图书馆则应超越基础藏书功能,开辟优质的外文原版书籍、经典影视资料及学术期刊专区,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与文化洞察窗口。第二,发挥校史馆的独特作用。其承载的深厚校史,往往与国家发展、国际交流紧密相连。通过真实的历史档案、生动的校友故事、多维度的文化叙事呈现,校史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理解文化变迁、体察文化差异的宝贵场域。校园活动是生动的校园文化写照,应充分利用如“国际文化节”等大型校园文化盛事,精心策划主题展示与体验活动。这不仅是展示异国风情(如各国优秀电影、音乐、戏剧)的舞台,更是互动体验的平台——引入特色手工艺工作坊、世界美食市集等,让感官与文化认知深度交融。同时,要激发学生社团的活力,鼓励其主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跨文化交流实践。例如,定期举办融合多元文化视角的英语角、深度探讨全球议题的文化沙龙等。这些活动强调参与性、互动性与思辨性,是学生进行真实跨文化对话、锻炼沟通技巧、形成全球视野的绝佳熔炉。

3. 拓展校企合作,创设实践场景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强化校企合作。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外籍专家、教师参与教学和校园活动;邀请涉外企业代表、海外校友举办跨文化交际主题讲座,邀请“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区域经理、涉外法务顾问及优秀海外校友来校开设“跨文化工作坊”,围绕“一带一路”项目谈判、国际工程标准、跨文化冲突调解等主题的沙龙,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习得全球胜任力;借助网络宣传和官网宣传,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校交流学习,促进中外学生结对互助。近年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出海持续深化。通过“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模式,职业院校伴随企业出海步伐,以开设海外分校、输出专业与行业标准等形式,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院校还积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优秀学生参与世界技能大赛、金砖国家技能大赛等国际赛事。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资源保障

教师国际化素养的提升是促进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力条件。学校需给教师提供更多开阔国际化视野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研修或海外访学的形式,或者参加海外专项的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考取相关国际资格证书;同时,能够参与国际标准的开发和制定中,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大赛。另一面,加强资源库的建设,整合开发符合高职专业特色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库、教学素材库、微课资源库;编写校本跨文化交际辅助教材或读本。

三、结语

在全球化浪潮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下,高职院校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外语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不仅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沃土和载体,其浸润性、实践性与互动性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域。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文化氛围、拓展实践平台、强化师资保障等多维路径的协同推进,高职院校能够将跨文化意识与能力深深植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之中,培养出既精通专业技能,又善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其未来职场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杰.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 新智慧,2024(16):120-122.

[2] 教育部 .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S]. 2021.

[3] 张雨涵 .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J]. 英语广场,2025(12):58-12.

基金资助 : 教育部职业院校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课题重点课题:新标准背景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号:WYJZW-2023AH001。

作者简介:赵荃,出生年月:1985.11,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南京,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