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地铁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刘扬 杨金库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30062
摘要:全球交通领域碳减排需求加速轨道交通能源结构转型,氢能源地铁作为新兴技术路线,通过氢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清洁转换,成为替代传统燃油/电力机车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氢能源地铁关键技术,其次分析氢能源地铁关键技术的应用前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氢能源地铁;关键技术;应用前景
引言:
相较于蓄电池技术,氢能源系统在能量密度、加注效率及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适合长距离、高强度运营的地铁场景。氢能源地铁作为零排放轨道交通解决方案,在绿色城市战略中具有显著价值,其规模化应用需突破成本、基础设施及标准体系制约,未来有望通过技术迭代与政策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氢能源地铁关键技术
(一)氢燃料电池高效集成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氢能源地铁供能的核心部分,完成其高效结合很关键。于是,科研人员精心遴选材料,采用高活性的催化剂、铂基合金催化剂可明显加快电极反应速度,加快氢气和氧气的电化学反应,从而增强发电效率,科研人员也对质子交换膜加以巩固,选择质子传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佳的膜材料减小质子传送阻力,电池内阻以及能量损耗。在结构设计层面,工程师改进性地设计出紧凑而轻量化的燃料电池堆结构,将众多单电池有序合成,既便于安装与保持,又能在有限空间合成更多电池单元以加强功率密度,精心设计流场结构,让氢气与氧气均匀分配到各单电池,保障反应充分稳定。
(二)储氢与供氢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氢能源地铁若要运行,储氢与供氢技术的可靠十分关键,储氢的时候,需选用先进的高压气态储氢法,研发高强度、轻量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罐。这种储氢罐能保证70MPa这样较高的储氢压力,并且明显减轻自重,提升储氢量,其罐体设计成多面防护结构,设置诸如过压保护,温度监测等安全装置,预防因压力异常,温度超标而发生安全事故。在供氢方面,得开发智能供氢系统,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随时监测燃料电池需求,借助先进的流量控制技术精准调节氢气供应流量,确保氢气稳定、高效地输送。
(三)智能氢电混合动力管理技术研究
智能氢电混合动力运作技术对加强氢能源地铁的能源利用效率有着关键意义,该技术运用先进算法随时监测储能设备(诸如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的状态,并且监测地铁的运行状况(涉及推动,匀速,减速等情况)。在推动时,智能系统马上作出需求判断,让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共同输出功率,来满足地铁瞬间的大功率需求,这样便可削减燃料电池的大电流放电。当地铁匀速行驶时,优先由燃料电池给予稳定功率,将多余电能存储到超级电容里,完成能量的合理分配。当地铁开始制动时,超级电容会极速回收制动所产生的能量并储存,防止能量被浪费。
二、氢能源地铁关键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推动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的构建
氢能源地铁具备清洁环保的特性,能为城市交通体系注入绿色活力,其运行时,氢气和氧气于燃料电池里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唯一产物为水,不会排放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如此便从主要上解决了传统燃油地铁的尾气污染问题,使得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大幅下降,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大量启用氢能源地铁,空气质量会明显改善,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出现频率亦会缩减,进而为居民营造清新健康的生活环境。“双碳”目标引领下,氢能源地铁成为城市交通减碳的关键,它利于城市交通领域碳排放大幅下降,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地铁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的降低策略
氢能源地铁在基础设施方面有关键技术,其优势较为明显。传统地铁靠接触网供电,需大规模铺设供电线路,打造成本高,后期保持工作繁杂,而且受线路老化和恶劣天气影响大,氢能源地铁采用车载储氢和燃料电池系统,不再依赖接触网,在山区,老旧城区等地形复杂且布线困难的地方能够更便捷地打造地铁线路,减小前期土建工程及供电设施铺设成本。从保障角度来看,没有复杂的接触网系统,保障工作更多侧重于车辆自身的燃料电池、储氢设备等部件,于是,保障的工作量以及困难均会大幅缩减,保障时间也能适当优化,全寿命时延的保障成本也就跟着下降,氢能源地铁适用既有非电气化铁路改造时比较灵活,只需替换或者改装车辆。
(三)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升级的推进策略
氢能源地铁搭载着先进的智能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变革进程里起着引领作用。在运行控制方面,凭借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能精准定位列车并完成自动驾驶。在复杂运行环境中,可自行规划优先行驶路线,依照客流情况随时调整车速与停靠站点,既增强了运行效率,又削减了人为驾驶的误差。在车辆状态监测上,依靠数千个智能传感器形成全方位的监测网络,随时采集车辆各部件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故障预测与智能判断。要是察觉潜在故障隐患,系统就会极速发出警报,并给出维修建议,预先安排维修,规避故障影响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氢能源地铁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革新方向,在环保效益、能源安全及产业带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面向未来,随着绿氢成本下降、基础设施完善及政策环境优化,氢能源地铁有望成为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推动轨道交通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运营。
参考文献:
[1]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在湖北襄阳下线[J].大众用电,2023,38(08):77.
[2]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作业车下线[J].大氮肥,2023,46(04):228.
[3]刘阳,周俊仙.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设计探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26(03):128-132.
[4]魏金莹,宋建军,刘斌.氢能源车液氢阀门密封性能判定方法与真实介质试验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1,27(04):378-384.
[5]徐晨曦,王圣媛.氢能源:车用能源结构转型的生力军——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