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为本”的高中政治教学探析
汪承志
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464300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指向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真正解决现实问题,而“输出为本”的教学范式作为本土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它在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运用则能让达成深度学习的路径更加明晰,从而进一步推动这一目标实现。但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方向偏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在此,文章就分析了输出为本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输出文本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输出为本;高中政治;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一、引言
“输出为本”这一教学范式是深度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新变革,它主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多种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中掌握、内化知识,并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实施政治教学中要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要输出的学科素养设计成可视化的教学目标、将课堂知识与具体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更加精准的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进而推动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实。
二、“输出为本”的高中政治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向偏离
新课标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新的方向,但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依然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与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使得课标要求流于表面,未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如此环境下,输出为本的教学方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
(二)教学形式单一
鉴于高中阶段的特殊性,教师实施教学中依然过渡强调自身主导,无法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仍以“课堂讲解、知识灌输”为主,即使会实施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但实施过程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便于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来了解知识、应用知识,但多是将生活化和多举例画上等号,缺乏对相应材料内涵、价值的挖掘,也很少组织实践活动,难以让学生真正深入教学案例与材料的探究,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显著。
三、“输出为本”的高中政治教学优化措施
(一)研读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教材内容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学生提供更接生活的资源或者最新的社会热点,不仅影响学生视野的拓展、知识的积累,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应用。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围绕重难点,多渠道挖掘相关的资料,使单线知识点转向整体性知识,在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帮助其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开展部编版必修一“收入与分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其内容及涉及的知识点:宏观调控与财政的关系、财政政策的内涵、财政支出的作用。之后,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知识点融入历史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我国收入与分配制度的来源、可行性;与此同时引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球第20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等时政热点,启发学生结合实际深度思考。
(二)优化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需求
皮亚杰建构主义思想指出:学生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依赖的变量”。输出为本的教学范式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需求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检索出自自己所需的知识导图,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当学生完成了知识层次的积累后,就可以有效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输出和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政治与法治》中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会鼓励学生依托这个题目提出你想到的各种问题。像“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到底是什么?”、“怎样确定中国共产党具备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先进性的”等问题。之后,教师会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生活见闻、积累的知识以及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行讨论、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教师再结合脱贫攻坚战略落实和执行的相关视频资料、默默无闻奋战在各个领域、各种岗位上先进党员的事迹等资料,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党的先进性。
再如,在讲解“正确认知中国传统文化”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以“孝是精华还是糟粕”为主题的辩论活动,学生不仅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要有案例予以支撑。这样的活动就能让学生在思考与辩论中碰撞思维、深度辨析“孝道文化”、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也要在保留本质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输出为本的高中政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它与素质教育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以“学生核心素养输出为最终目的”的教学范式,并能充分利用多资源的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提升政治教学效能,充分发挥出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国清.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困与解[J].华夏教师,2024(02):96-98.
[2]谢晓霞.创设教学情境,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J].中学政史地,2024(03):57-60.
[3]蔡勤娟.以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高中政治课堂核心素养生成[J].高考,2021(0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