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提升党校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策略与实践

作者

张彦飞

中共清丰县委党校 河南省濮阳市 457300

摘要: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淬炼的主阵地,其政治教育实效直接关系执政队伍建设质量。当前,党校政治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互动性不足、情感共鸣缺失等问题,亟需系统性革新。本文立足新时代党建要求,从教学内容供给侧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师资能力重塑三方面切入,提出针对性提升路径。在教学内容优化上,通过紧扣时代主题、结合学员需求分层分类设计,并以鲜活案例强化理论实践联结;教学模式创新中,综合运用互动式研讨、多媒体技术及实地教学,激发学员参与热情;师资建设方面,构建“内部培养+外部引入+激励驱动”生态链,提升教育专业性。通过构建“理论+实践”双轨课程体系、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完善师资发展机制,形成可复制的教育感染力提升方案。该方案旨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从“单向灌输”向“深度内化”转变,为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提供实践支撑,助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力量。

关键词:党校;政治教育;感染力;教学改革;师资建设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党校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当前党校政治教育仍存在“三重三轻”现象: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转化、重单向讲授轻互动参与、重知识传递轻情感共鸣。据山东省委党校2023年调研数据,43%的学员反馈课程内容与基层治理实际存在脱节,28%认为案例教学缺乏时代性。破解这些难题,需从教育供给端进行系统性革新,构建更具穿透力的政治教育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

1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时代性

1.1紧扣时代主题,突出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党校课程设置必须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将最新政策导向转化为可感知的教学内容[1]。中央党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开发新质生产力培育、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等前沿课程,引导学员从理论高度理解国家战略的内在逻辑。地方党校结合区域特色细化模块,如浙江嘉兴市委党校依托红船精神,开设“红船精神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将G60科创走廊实践融入理论,让学员在现实问题分析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

1.2结合学员需求,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

分层分类教学是提升适配性的关键。深圳市宝安区委党校针对“90后”年轻干部,开发“新时代群众工作法”情景模拟课程,围绕征地拆迁、老旧小区改造等实战场景,培养基层治理能力;对经济战线干部推出“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链安全”专题,邀请企业高管分享实战经验,课程满意度达92%。这种“订单式”设计打破“一锅煮”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知识需求。

1.3引入案例教学,提升内容的生动性

鲜活案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中央党校“党风廉政建设”课程中,以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案件为例,通过“案件复盘+纪法解读+风险防控”剖析,引导学员排查廉政风险点;四川省南充市委党校将本地“以案促改”实践编成情景剧,组织学员参演关键角色,促使其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深化对“微权力”监管的理解。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2.1采用互动式教学,增强学员参与感

研讨式教学通过开放交流场景提升主动性[2]。山东省委党校在“乡村振兴战略”课程中,以聊城市阳谷县张岩寨村宅基地盘活案例为基础,组织学员分组辩论、提出解决方案,日均发言频次提升4倍,形成的政策建议被省级部门采纳,实现教学成果向实践转化。

2.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直观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直观性数字技术融合多模态呈现与交互功能,重塑政治教育体验[3]。湖南省委党校“红色VR云课堂”以Unity3D技术还原秋收起义场景,学员通过VR设备沉浸式参与战场推演,具身学习使记忆留存率提升35%;其“微党课”动画短片运用MG技术转化“四史”知识,单条播放超50万次,《解码党章百年》支持交互探索,移动端适配率98%。​

中央党校“党史数字沙盘”集成GIS与AI分析,学员拖拽时间滑块可动态呈现长征地形与决策数据;重庆市委党校AR展厅扫描展板触发全息人物对话,突破时空限制讲述革命事迹。这些创新通过游戏化设计增强参与度,形成“沉浸式学习—碎片化传播—社群化讨论”闭环,既强化知识具象化,又扩大教育覆盖面,推动政治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多维互动转型。

2.3开展实地教学,增强教育体验感

现场教学让理论走出课堂[4]。延安干部学院组织学员赴梁家河开展沉浸式教学,通过住窑洞、干农活等实践,感悟“人民至上”理念;浙江绍兴市委党校以“千万工程”为载体,带领学员调研柯桥区棠棣村产业升级路径,形成的调研报告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的专业性

3.1注重师资培训,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

构建系统化的教师发展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中央党校推出的"名师培养计划"采取双向交流模式,安排专职教师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将一线工作经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江苏省党校系统实施的"双百计划"则明确规定每位教师每年需完成100天的基层调研任务和100课时的教学工作量,通过这种"实践—研究—教学"的闭环培养模式,相关课程的学员满意度达到91%以上[5]。

3.2引入外部专家,丰富教学视角

为改变单一师资结构,各地党校积极引入外部智力资源。深圳市福田区委党校创新建立"三师资源库",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分享数字经济转型、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前沿经验;杭州市委党校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专题教学时,特别邀请技术专家现场演示城市数据治理平台的操作流程,通过直观展示帮助学员理解复杂的技术概念。

3.3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学创新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上海市委党校专门设立"教学创新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情景模拟教学、应急管理沙盘推演等新型课程的研发,其中开发的突发事件处置课程已被纳入主体班次的必修课程体系;广东省委党校实施的"课程质量评级制度"通过量化考核指标,促使教师持续优化教学设计,近三年来优质课程数量保持25%的年均增长率,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6]。

4结束语

提升党校政治教育感染力需在教学内容上求“实”、方法上求“新”、师资上求“强”。在数字化浪潮下,应加速探索“元宇宙+政治教育”等新兴模式,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更具代入感的教学场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沉浸式学习。同时深化“教研咨”一体化机制,推动教学、研究与政策咨询的有机融合,使教育内容既能回应理论前沿又紧扣实践需求。此外,需强化跨区域协作,搭建党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成果互鉴、师资力量互补。未来的党校政治教育应持续锚定“入脑入心”目标,在守正创新中让党的创新理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实现从“入眼入耳”到“真学真信”的质变,为民族复兴伟业锻造更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侯战科.党校课程设置的结构和内容特征分析——以E党校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22,(12):85-89.

[2]郭利鹏.研讨式教学在党校教学中的运用探究[N].山西科技报,2023-07-18(A06).

[3]张志芳.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西省委党校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8):87-88.

[4]徐鑫钰.以技提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助力党校教学质量提升探究[J].社会与公益,2024,(09):53-55.

[5]唐艳.基于胜任力的党校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探讨[N].河南经济报,2025-01-23(011).

[6]邓倩晖.新时代基层党校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实践[N].江苏经济报,2025-03-28(T02).

姓名:张彦飞 出生年月:1983年11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清丰县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