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德育理念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作者

王健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将德育理念与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是实现高质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路径。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当中,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在落实德育教育目标上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政策落实较慢、教师观念没有完成转变、学生需求变化速度快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德育教学的模式,才能确保高校音乐课程德育教育的有效推进,进而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明确专业课程标准中的德育标准

在推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实课程标准,将德育教学体现在课程标准上。在定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时,除了要在课程标准上明确课程知识及能力,还要增添对于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后应该养成的必备品格进行明确规定,比如在完成某节课之后学生需要具备的爱国敬业精神、一丝不苟态度等;在为学生设置课程目标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以外,还要增添适当的德育目标,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推进过程中,需进一步充实课程标准,将德育要求系统融入其中。定位课程时,课程标准不仅要清晰界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还需明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养成的必备品格,比如在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规定学生借助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来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家国情怀。而在音乐表演技能的专业课程学习当中,学生的艺术态度得以强化,敬业精神也会得到加强。为学生设置课程教学目标时,要确保能够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态度目标三个领域共同推进。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音乐理论知识,技能目标上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等,而态度目标则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等。在这之外,还要增设关于德育目标的针对性学习内容,让德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相得益彰,让学生能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实现道德素养的同步推进。

二、充实德育教学案例

除了要在专业变成课堂上增添德育教育的内容,还要确保德育教学的高效推进,这就需要借助德育案例库丰富德育教育,确保在编程专业课的教学中做到润物无声渗透德育元素,保证学生在学习音乐教育专业课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及个人品德。如果将专业课教学和德育教学剥离开来,就背离了编程德育教学的目标,而且也降低了德育教学的质量。想要提升编程专业德育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通过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申报德育课题、参加德育知识竞赛等方式,不断丰富自身的德育专业知识,充实德育案例储,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符合教学场景的案例信手拈来,进而提升德育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合唱指挥与排练》课程中,可以通过黄河大合唱的排练来渗透德育教学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可以为学生讲述冼星海在创作该作品时的背景故事,当时以音乐为武器唤醒民族斗志的历史故事。然后在合唱排练当中,通过声部协调统一节奏的专业训练,让学生明白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学生在打磨和探讨合唱技巧的过程当中,会深化家国情怀。除此之外,还可收集学生身边的德育素材,如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演出、为特殊儿童开展音乐疗愈活动等案例,通过课堂分享与讨论,让德育案例更具代入感与感染力,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强化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在实施德育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要对课堂上教学过程效果以及学生的吸收程度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深度的剖析。在分析教学过程的基础之上,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根据事失误提出科学性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在德育教学进行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在专业理论知识渗透的过程当中,协调渗透德育教育,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要有效将两者进行融合。在对德育进行反思过程当中,不仅要反思自己德育教学的能力,还要对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知识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程度作出深度的分析,全面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比如,在《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教学后,教师复盘课程教学中,是否仅是将德育教育仅停留在引导学生“传承非遗”的简单口号上,而没能真正让学生明白非遗传承和发扬的实际意义。教师在“回头看”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互动环节,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联想到“民族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这也恰好说明专业课程中的德育渗透远远不足。针对在反思环节查摆出来的问题,后续可以在之后的教学中调整设计,比如加入侗族歌师坚守传承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结合音乐织体特点,真切明白坚守与传承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不断优化德育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既是实现利得树人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全面性发展人才的需要。在高校渗透德育教育,是课程专业理论教学的创新形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高效掌握,还能够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西伟 .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C]//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 2025 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思政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黄河交通学院;,2025: 191-192.

[2] 刘文婧.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 2025, (06): 177-179.

[3] 王丽娟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J].当代音乐 , 2025, (03): 22-24.

[4] 何怡文 , 张晶莹 . 高校音乐教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 , 2025, 46 (01): 130-135.

[5] 杨柳, 范琳娜. 课程思政下高校音乐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J]. 时代报告 ( 奔流 ), 2024, (09): 140-142.

[6] 张新 . 高校音乐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讨 [J]. 乐器 , 2024, (06):31-33.

王健 1980-10。男,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