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银行分析银龄互助服务模式构建与运转机制
冷燕 许婷
镇江唯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 212200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传统养老模式压力增大,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刻不容缓。基于时间银行的银龄互助服务模式,融合时间银行激励机制与老年人互助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时间银行的概念、特点以及银龄互助服务模式的内涵。接着重点构建了该服务模式及其运转机制,涵盖服务登记与认证机制,从多方面确保服务提供者资质;服务匹配机制,综合多因素实现精准匹配;服务预约机制,规范预约流程及变更处理。此模式充分调动老年人互助积极性,既能减轻养老负担,又能让老年人收获自我价值感,为应对老龄化养老难题提供有力方案。
关键词:时间银行;银龄互助;服务模式
引言: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传统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寻求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迫在眉睫。基于时间银行的银龄互助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整合了时间银行的激励机制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助行为,有望为解决养老难题提供有效途径。
1.时间银行与银龄互助服务模式概述
1.1时间银行的概念与特点
时间银行是一种将个人的服务时间存储起来,以便日后换取他人服务的机制。其核心特点在于强调时间的等价交换,参与者在为他人提供服务后,可获得相应的时间储蓄,在有需求时使用这些储蓄时间获取他人的帮助[1]。
1.2银龄互助服务模式的内涵
银龄互助服务模式是指老年人之间相互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养老服务形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老年人的人力资源,让低龄、健康的老年人为高龄、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陪伴聊天、康复护理等服务。
2.基于时间银行的银龄互助服务模式构建与运转机制
2.1服务登记与认证机制
2.1.1登记渠道与入口
搭建功能完善的时间银行线上服务平台,在首页设置明显的“服务提供者登记”入口。老年人可通过点击入口进入登记页面,页面设计应简洁明了,符合老年人的操作习惯。同时,提供操作指南和视频教程,方便老年人自主完成登记流程。
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地设立线下登记站点。站点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现场指导和协助登记服务。工作人员耐心解答老年人的疑问,帮助他们填写登记表格,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1.2登记信息内容
要求登记的服务提供者填写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平台全面了解服务提供者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服务匹配和沟通提供便利。同时,详细询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否有重大病史、身体活动能力等。健康状况良好是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平台可以合理安排服务任务,避免因服务提供者身体原因导致服务中断或出现意外情况。
2.1.3登记信息审核
线上平台通过系统自动对登记信息进行初步审核,检查信息的完整性和格式的正确性。例如,检查身份证号码是否符合编码规则、手机号码是否为合法格式等。对于信息不完整或格式错误的登记申请,系统自动提示申请人补充或修改信息。经过初步审核后,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审核。工作人员仔细核对各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电话回访、实地核实等方式,验证申请人提供的信息是否属实。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申请人,拒绝其登记申请,并记录相关信息,防止再次申请。对于部分涉及较高风险或重要服务领域的登记申请人,如提供健康护理服务的人员,进行背景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无犯罪记录、是否存在不良从业记录等,确保服务提供者的品德和信誉良好,保障服务对象的安全和权益。
2.1.4服务资格认证
对于通过登记审核的服务提供者,根据其申报的服务技能,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服务理念、服务技能、沟通技巧、安全知识等方面。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估,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等。只有通过考核的服务提供者才能获得相应的服务资格认证。同时,为通过考核的服务提供者颁发服务资格证书,证书上注明服务提供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服务技能类型、有效期等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是服务提供者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证明,也是服务需求者选择服务提供者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还应对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资格证书进行定期复审,一般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内容包括服务提供者的健康状况复查、服务技能更新培训与考核等。对于健康状况不佳或服务技能不符合要求的服务提供者,暂停或取消其服务资格[2]。
2.2服务匹配机制
首先,平台详细记录服务提供者所具备的服务技能,如护理技能、烹饪技能、文艺特长等,同时明确服务需求者的具体服务需求类型,如康复护理需求、日常饮食照顾需求、文化娱乐陪伴需求等。通过精准比对两者信息,将具备相应技能的服务提供者与有对应需求的服务需求者进行初步匹配。例如,若需求者需要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平台会优先筛选出拥有护理技能资质和经验的服务提供者。
其次,服务提供者在登记时会注明自己每周或每月可提供服务的时间段,服务需求者也会说明自己需要服务的时间范围。平台利用算法对双方的时间信息进行分析,找出时间交集部分,优先匹配在时间上能够相互契合的双方。比如,服务提供者A在周二下午和周四上午有空,而服务需求者B正好在这两个时间段需要服务,那么他们在时间维度上就具备较高的匹配度。
在此基础上,地理位置的接近程度对于服务的便利性至关重要。平台获取服务提供者和服务需求者的家庭住址或服务地点信息,根据距离远近进行匹配。优先推荐距离较近的服务提供者给需求者,以减少服务过程中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消耗,提高服务效率。例如,通过地图定位和距离计算功能,将同一社区或相邻社区的服务供需双方进行匹配。
最后,还应参考服务提供者和服务需求者的信用等级和过往服务评价。信用等级高、服务评价好的服务提供者会得到优先推荐,同时也会优先匹配给对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服务需求者。这样可以保证优质的服务资源与高质量的服务需求相匹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2.3服务预约机制
当服务匹配成功后,系统会向服务提供者和服务需求者发送匹配通知,告知双方匹配结果和对方的基本信息。双方可以通过时间银行线上平台或手机APP进入预约页面,发起预约请求。在预约页面,详细显示服务的相关信息,如服务类型、预计服务时长、服务地点等。对于不太熟悉线上操作的老年人,线下站点工作人员提供协助。工作人员帮助服务供需双方进行沟通,传达预约意向,并记录相关信息。例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双方,确认预约细节,并将信息录入系统。在预约协商中,服务提供者和服务需求者在收到预约请求后,可就服务的具体细节进行协商,如服务的具体时间、服务内容的进一步细化、特殊要求的沟通等。双方可以通过平台内置的聊天功能、电话或线下见面等方式进行沟通协商。例如,服务需求者希望在服务过程中增加一些个性化的活动安排,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需求者协商是否能够满足。在协商达成一致后,双方在平台上进行预约确认操作。确认后,系统生成正式的预约订单,记录预约的详细信息,包括预约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双方信息等。同时,系统向双方发送预约成功的通知,告知预约的具体时间和注意事项[3]。
结束语:
基于时间银行的银龄互助服务模式,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创新路径。通过完善的构建与运转机制,充分调动了老年人互助的积极性。这一模式不仅减轻了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还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展望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该模式,借助科技手段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各方协作,使其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
参考文献:
[1]杨华磊,赵春燕,方达雄.中国时间银行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与推进路径——来自国外时间银行实践的启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2025-04-01].
[2]王铀镱.“时间银行”的实然困境、应然样态与永续策略——基于台湾地区实践之启示[J].江汉学术,2025,(02):93-102[2025-04-01].
[3]安益强,李之文,蔡卿卿,等.构建中国式“时间银行”养老新业态的价值和实施策略[J].继续医学教育,2025,39(02):163-166.
作者简介:姓名:冷燕;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11;籍贯:扬中 民族;汉 最高学历:大专;目前职称:高级护理员;研究方向: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