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作者

朱健余

广东省罗定市围底镇中心小学 527222

摘要:审题能力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提升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分析了当前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引导、习惯养成、方法训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且可行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策略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题目,而能否准确理解题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即审题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解题的正确性和效率。良好的审题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审题能力不足,导致解题错误,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审题能力是准确解题的首要前提。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目虽相对基础,但题型多样,条件纷繁复杂。具备良好审题能力的学生,能够精准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逻辑联系。比如在解应用题时,能迅速抓住关键数据和关键语句,从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反之,若审题不清,就极易误解题意,导致答案错误。

2小学生数学审题存在的问题

2.1粗心大意,遗漏关键信息

小学生在数学审题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遗漏关键信息是极为常见的问题。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且活泼好动,在面对数学题目时,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在阅读题目时,他们往往急于得出答案,快速浏览一遍便匆忙下笔,对题目中的细节缺乏足够的关注。例如在一些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中,题目可能表述为“小明原本有 25 颗糖果,上午给了小红 8 颗,下午又得到了比上午多 3 颗的糖果,问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果?”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只看到了“上午给了小红 8 颗”以及“下午又得到了一些糖果”,却忽略了“比上午多 3 颗”这个关键条件,直接用 25 - 8 + 8 来计算,得出错误结果。

2.2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正确解读题意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理解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些数学题目时,难以准确理解题意。数学题目中的语言往往具有简洁性和逻辑性,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颇具挑战。以分数和小数的应用题为例,这类题目常常涉及到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如“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8 份,小明吃了其中的 3 份,小红吃了剩下的 2/5,问小红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对于分数概念掌握不够扎实、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很难理清“剩下的 2/5”具体所指的含义,不明白需要先算出小明吃完后剩下的蛋糕份数,再去计算小红吃的部分占整个蛋糕的比例,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2.3缺乏耐心,急于答题

小学生普遍缺乏耐心,这一特点在数学审题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面对数学题目时,他们往往难以克制内心的冲动,没有认真读完题目就急于动笔解答。这种现象在考试或者课堂限时练习时更为突出。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用,学生们心理上产生紧张情绪,导致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审题。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3.1教师加强引导,培养审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引导者。教师要注重示范读题。读题并非简单地将文字念出来,而是要通过富有技巧的朗读,向学生传递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比如在讲解“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植树,五年级同学植了 120 棵树,六年级同学植的树比五年级多 30 棵,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这道题时,教师读题可以这样强调:“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植树(稍作停顿),五年级同学植了 120 棵树(加重‘120 棵’),六年级同学植的树比五年级多 30 棵(加重‘多 30 棵’),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加重‘一共’)?”通过这种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哪些信息是重要的,逐渐学会自己去捕捉关键信息。

3.2注重习惯养成,提高审题质量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高审题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做好标记的习惯。认真读题是审题的基础。教师要教导学生拿到题目后不要急于作答,至少读两遍题目。第一遍通读,让学生对题目的大致内容和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3.3强化方法训练,提升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审题方法的训练是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核心环节,教师可以从分析题目结构和转换题目表述两方面入手。分析题目结构、理清数量关系是审题的关键步骤。对于简单的数学题目,学生或许能直接看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但对于较为复杂的题目,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梳理。

3.4结合生活实际,增强审题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将数学审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审题体验,提高他们的审题积极性和准确性。引入生活实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数学题目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联系。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有效的方法训练、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多样化的练习巩固等策略,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时更加从容自信,准确理解题意,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路径. 王小霞.智力,2025(01)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林超超.名师在线,2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