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美术资源丰富高中美术课程内容的路径
李传忠
中捷高级中学 06110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高中美术课程内容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地方美术资源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利用地方美术资源丰富高中美术课程内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美术资源;高中美术课程内容;路径
引言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丰富高中美术课程内容的必要性与路径。地方美术资源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素养。文章分析了当前高中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挖掘与整合地方美术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构建评价体系等路径,旨在通过地方美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地方美术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地方美术资源是指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美术资源,包括地方传统工艺、民间美术、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这些资源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追求和创造智慧。将地方美术资源融入高中美术课程,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当前高中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单一:当前高中美术课程往往以教材为中心,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法的传授,忽视了与地方美术资源的结合,导致课程内容单调乏味。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高中美术课程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作品成果,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创造力的评价,不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三、利用地方美术资源丰富高中美术课程内容的路径
(一)挖掘与整合地方美术资源
调研与收集:高中美术教师肩负着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艺术的重任,需深入当地社区、乡村展开细致调研。在实地考察中,穿梭于古老街巷、传统工坊,探寻那些隐匿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像精美的剪纸、古朴的木雕等。与民间艺人、当地居民亲切访谈,聆听他们讲述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渊源。同时,广泛查阅地方文献、古籍资料,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珍贵的美术印记。这些努力旨在全方位、深层次挖掘和收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美术资源,为后续教学积累丰富素材。
筛选与整合:面对收集到的海量美术资源,教师要进行审慎筛选与巧妙整合。结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挑选出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资源,比如反映当地独特风土人情的绘画作品,或是体现精湛技艺的手工艺品。将这些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原本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让学生在熟悉的地域文化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高中美术课堂上,借助地方美术资源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展示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如色彩斑斓的农民画、造型独特的民间刺绣等,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也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关于本地传统艺术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创作现场。例如,在讲解民间陶艺时,播放陶艺工匠拉坯、塑形、烧制的全过程,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泥土在工匠手中逐渐变成精美器物的神奇,在身临其境中深刻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极大增强学习的体验感和趣味性,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项目式学习:以地方美术资源为核心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充满挑战与乐趣的项目式学习。比如围绕当地古建筑艺术,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分析研究。学生自主探究古建筑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文化寓意等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绘制建筑草图、设计创意模型等。这种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美术素养,更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全面成长。跨学科融合:高中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范畴,而应积极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将地方美术资源与历史学科相结合,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与地理学科关联,探讨地域环境对美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如山区和平原地区美术创作在题材、形式上的差异;与文学学科牵手,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为美术创作赋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三)加强教师培训
提升专业素养:在教育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高中美术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学习和更新美术知识。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课程、学术研讨会,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美术史论、艺术批评等领域,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同时,不断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等专业技能水平。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领略美术世界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理念:高中美术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大胆质疑,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地方美术资源中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突破传统思维束缚,运用地方美术元素进行个性化创作。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为有效利用地方美术资源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潜能。
结语
利用地方美术资源丰富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挖掘与整合地方美术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和构建评价体系等路径,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这些路径,为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试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J]. 卢姿含.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1)
[2] 校本课程理论下红色文化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J]. 董巍.高考,2022(17)
[3] 高中美术学科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 张国华.高考,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