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非遗文化在城市宣传海报设计中应用研究

作者

黄东平

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城市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如何亮出城市的“名片”,成了提升竞争力的一大关键。城市宣传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形式,担起了展示城市风采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城市文化的瑰宝,它的独特和代表性,给城市宣传海报的设计带来了不少灵感。本文通过对非遗文化在城市宣传海报中的探索,从中发掘城市宣传海报中如何呈现非遗文化,与此同时,探讨非遗文化在城市宣传海报中对城市形象的提升有何益处,能给城市宣传海报的设计带来哪些新思路都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非遗文化;城市宣传;海报设计‌

城市宣传海报,就像是城市的“标签”,让人一眼就能记住,对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非遗作为城市文化的灵魂,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背景给城市宣传海报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把非遗元素融入到海报设计中,不仅能让海报更有文化底蕴,还能让人们对这座城市更了解,更认同。

一、非遗文化在城市宣传海报设计中的多样化表现‌

在城市宣传海报设计中,通过对于非遗文化中的图案、色彩、文字这些常见的元素的发现,以及符号、故事这些文化里的内涵的挖掘都通过再设计的方式应用在海报设计中,不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于城市记忆的加深与宣传。

非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那些非遗的传统图案,剪纸、刺绣、蜡染等艺术,每一个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某城市就运用了剪纸艺术风格进行设计,通过对于城市建筑,景观、人文等内容的剪裁,设计出让人能够产生共鸣的情感化设计,这不仅是对于非遗文化的宣传也是对于城市文化更好的展示。非遗文化在色彩上的呈现也很耀眼,中国红、青花蓝这些经典色彩,给海报添上了不少色彩层次,这些民族性的配色方式,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某城市在城市宣传海报中用了青花蓝做主色调,设计了一款以“水”为主题的海报,在海报中城市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非遗文化中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在设计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应用在城市宣传海报设计时,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某城市就用了书法元素,设计了一款以“历史”为主题的海报,通过海报的内容的视觉呈现,从中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除此之外,非遗里的传统符号,图腾、纹饰等元素,为设计创作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素材。它们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视觉特征,给海报设计提供了不少创意。

二、非遗文化在城市宣传海报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非遗文化融入城市宣传海报时,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如文化性、艺术性、创新性、地域性等,通过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才可以更好的挖掘更多的优秀的文化从而应用在设计之中。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设计作品能够准确传达出非遗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比如设计一款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海报,那需要通过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手工艺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象征意义这些内容。在掌握其背后的文化内容后就是进一步发现其非遗文化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运用不同的设计技法,让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具吸引性与审美价值性。比如设计以图案为主题的海报时,可以可以用同构,异影,异形,正负形、重复等构图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图案的视觉效果和在艺术性的表现上也是比较亮眼的。

非遗文化融入城市宣传海报设计时,创新性和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盲目的模仿和抄袭别人的设计,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让作品不仅新颖且还具有时代感。与此同时,如何更好的融入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也是设计师值得思考的事情,一副好的城市宣传海报,是可以让观者从作品中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人文气息等内容,这种直观的视觉表现形式更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让人们感受到其地域文化的魅力。

三、非遗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价值与创新应用‌

非遗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认同感,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非遗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精髓,它那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给城市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提升加了不少分值。因此,设计师们用非遗元素进行的海报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认同感,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让人对这座城市更有好感,从而更好的对城市文化进行传承和延续,还可以激发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人们更认同这座城市,更热爱这座城市。从设计出发,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城市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扩大旅游资源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随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宣传海报设计在非遗文化中的创新应用是大势所趋。首先是跨领域合作,与地区的非遗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们合作,一起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创作出有创意、吸引人的作品从而达到共赢才更加有意义。例如与服装设计师合作,把非遗元素加到时装设计里,打造出有文化特色的时尚品牌;或者和建筑师合作,把非遗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打造出有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等。其次是把非遗文化进行创意重构再设计是呈现多样的设计效果的必要途径,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对非遗元素进行创意性的重构和再创造,让它们更符合现代审美和设计需求。例如说把传统图案进行抽象化处理,让它们更简洁、明快;或者把传统色彩进行现代化搭配,让它们更时尚、前卫。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让观者感受到情感共鸣,从而从设计中唤起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记忆。最后就是运用AI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让观者能够参与到设计作品中来,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趣味,从而实现互动体验。例如用AR技术让观众在海报上欣赏到立体的传统图案;或者用VR技术让观众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传统的文化活动和习俗。

四、非遗文化在海报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AI时代的到来,未来的城市宣传海报设计中非遗文化的应用不仅越来越广,视觉表达的媒介也会越来越多,例如:数字智能化,AR、VR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可以使非遗文化在虚拟空间中呈现的更生动、更直观,让观者更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设计作品的传播中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给设计师提供更精准的设计方案,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设计需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断的拓宽视野也是设计们所要面临的挑战,运用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在海报设计视觉中呈现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开放包容的形象,让更多的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加深全球的链接。同时,建立设计的桥梁平台,让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城市宣传海报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未来非遗文化也会和其他艺术形式、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借助现代艺术、国际文化的平台媒介,融入不同地域的文化,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独特风格设计作品。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时代发展中,这种改变不仅能丰富设计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还能提升设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随着节能减排,倡导绿色环境的今天,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未来的城市宣传海报设计也会更注重可持续发展。设计师们通过对于非遗文化的挖掘,设计出其有内涵的设计作品,从而展示非遗文化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等,更有利提高观者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设计师们投身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中的行为,就是通过设计作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式。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非遗文化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同样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由于调研不准确造成的文化误解和失真、在设计界定上存在设计版权和知识产权争议的问题、由于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在设计过程中受众的接受度和认知度等外界的声音。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就是加强相关知识产权及相关文化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高设计师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与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等各方合作;还要加强法律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工作等,从而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作品不被侵权。

结束语:‌

非遗文化融入城市宣传海报设计是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认同感、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创作出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设计作品。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非遗文化在城市宣传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有望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方宏章,胡晓燕.乡村招商引智与文化传承的设计策略——以临安太阳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5,(02):236-238.

[2]徐鸣,谭以纯.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瑶族非遗文创设计研究——以《渡海传说》生成式海报设计为例[J].创意设计源,2024,(04):1-7.

[3]谭舒心.高密四宝非遗文化信息可视化动态海报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4.

[4]原若阳.山西非遗文化素材的图像叙事与插画设计[D].山西大学,2024.

[5]范瑾.基于中国非遗文化下的可视化设计研究[J].新蕾,2023,(Z2):72-76.

[6]张雅儒,张可欣.非遗主题插画设计中的现代性表达——以《京旦吟梦》作品为例[J].包装与设计,2023,(06):172-173.

[7]冯咪伦.《中轴线上的北京非遗文化》系列插图设计研究与应用[D].北京印刷学院,2023.

[8]苏沅欣.“非遗+”时代下的广东飘色文创设计[D].青岛大学,2023.

[9]王敏,乔蕾.藏族题材影像及电影海报设计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丝网印刷,2022,(23):57-59.

[10]汪晓东.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与品牌设计融合研究——以广西壮锦图案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06):88-92.

作者简介:黄东平(2002.08-),男,汉族,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广西外国语学院,21级在读本科生学位,专业:艺术设计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