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探究阅读:小学二年级上册阅读教学探索
王洪 罗先丽
重庆市南岸区和黄御峰小学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四海小学
一、引言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并学以致用,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孩子一起探究阅读”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旨在打造更具活力与成效的阅读课堂。
二、“和孩子一起探究阅读”的理念阐释
(一)核心内涵
“和孩子一起探究阅读”强调教师与孩子携手,共同深入探索阅读材料中的知识与趣味,让阅读成为一场充满发现与惊喜的旅程。
(二)目标导向
此理念旨在将阅读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不仅能理解阅读内容,更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进而培养其阅读兴趣与综合素养。
(三)课堂实施要点
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自我发现为关键,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实现从关注课本文字到留意生活阅读元素、从单纯理解到灵活运用知识的转变。
三、基于“和孩子一起探究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选择· 发现策略
1. 策略原理
赋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探究内容的权利,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所选内容中的知识要点与趣味细节。
2. 操作示例(以《植物妈妈有办法》《黄山奇石》为例)
在教授《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 3 组)。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探究的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在课文中的描述,像蒲公英靠风、苍耳靠动物传播等。然后鼓励学生通过研读课文,发现具体传播过程,并找出佐证语句。如部分学生发现蒲公英种子随风飘荡的描写,可朗读给其他同学听,促进相互学习。
教授《黄山奇石》时,引导学生选择想先了解的黄山奇石,如“仙桃石”“猴子观海”等,接着让学生探寻其奇特之处并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积极参与,先自主研读描写内容,再分享交流、向他人请教,提升学习积极性与效果。
(二)归纳· 运用策略
1. 策略原理
着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与知识运用能力,使其能整合阅读中的零散知识,并有效应用于实际阅读情境。
2. 操作示例(以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及生字认读为例)
以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在课文中的描述为例,部分小组探究进展有别。当某小组成功理清较难传播方式的思路后,邀请其分享经验,该小组将观察、猜测、验证过程归纳成要点并分工落实。经推广,效果显著。
在生字认读环节,如“每”字发音不准问题,安排一组学生朗读,另一组记录出错时的想法。借此让学生认识错误、寻求改正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三)积累· 演绎策略
1. 策略原理
引导学生不断积累阅读体验,将阅读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 操作示例(以植物种子观察及与课文相关事物观察为例)
在完成植物种子传播方式探究后,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其他植物种子,回校讲述新发现并联系课文知识阐述。教师记录学生分享的妙招。 布置“看听闻摸想”观察作业,如观察与《秋天的图画》相关的秋天树叶,学生每日观察后在班级分享交流,学会用五感感知事物并结合课文知识,丰富阅读体验。
四、基于“和孩子一起探究阅读”的教学设计示例(以《曹冲称象》为例)
(一)探究目标
1. 通过对曹冲称象方法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 培养学生复述与改写故事的能力,使其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过程
1. 探秘称象办法的秘密: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曹冲称象》课文,找出描述称象过程的段落。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曹冲如何想到用石头代象重,分析其观察船在水中状态而获灵感的线索。最后,让学生再次精读相关段落,深入体会曹冲的聪明。
2. 分组想办法:
要求学生先闭上眼睛思考,若自己称象会有何办法。
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合课文思路尝试想出新办法。
3. 交换我们的办法:
安排两组学生互相交换所想办法,各派一名代表介绍,组织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讲述办法并从课文找依据支持观点,同时认真聆听他人想法并交流。
4. 找伙伴一起玩故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改编《曹冲称象》故事并写下来,张贴到教室后黑板邀请伙伴参与分享。在撰写故事时,要求学生纳入重要情节并展现曹冲聪明才智。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交换想法等环节中深入理解课文,依循“和孩子一起探究阅读”理念,实现玩中学、学中玩,提升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
五、结论
综上所述,“和孩子一起探究阅读”理念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在小学二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它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阅读知识,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与扎实的阅读能力。在未来教学中,教师应持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优质的阅读学习环境,助力其在阅读领域不断成长与收获。
参考文献:
[1].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备课建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7.
[5]. 薛法根.《薛法根与组块教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