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张冬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摘要: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国际商务谈判作为一门兼具实践性与国际视野的商科课程,如何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和意义,从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旨在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际商务领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文化自信;融合路径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商务谈判从单一的经济博弈演变为涵盖政治、文化、法律等多维度的综合竞争。当前高校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普遍注重谈判技巧、跨文化沟通和商务礼仪的传授,但对学生价值观引导、国家战略认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存在不足。课程思政的提出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要求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因其课程具有国际化属性,在培养学生全球视野的同时,更需要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政治认同,探索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的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国家迫切需要高素质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良好的国际商务谈判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该课程亟需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以发挥传授商务谈判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商务谈判能力、提升思政素养的基本功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应当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商务谈判能力,还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国家培养新型国际商务谈判人才。
(二)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教学改革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是国际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T”型知识结构。这门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授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方式,通过真实的谈判氛围、案例情境、分角色模拟谈判,让学生体会“谈判”的真实效果。
在课程思政目标引领下,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可以根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拓展课程深度和广度,重构教学内容。深入梳理该课程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推进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教学改革。
(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化经济合作,处理复杂的贸易争端,同时RCEP等区域合作协定的签署,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合作范围。这对国际商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强硬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并熟悉国际规则。因此应依据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中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价值观,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人才,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尝试融入思政元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时事热点、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然而,总体来看,课程思政融入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不够自然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思政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不够灵活。导致思政元素的不够多元化和全面性,以及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不自然,呈现出生搬硬套、为了讲思政而讲思政的现象,课堂讲解显得较为突兀,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和积极性。
(二)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渗透课程思政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内容学科综合性很强,学生不仅需要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专业知识结合到本门课程学习中来,还要将专业知识与谈判技巧融为一体运用到商务谈判实训中。传统的多媒体理论教学+案例讲解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思政也停留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难以通过实践实训形成更加深刻的自我体会,思政教育不能全面深入。
(三)专业教师思政素养不够全面
专业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素养,但是对思政知识掌握不足。课程思政涉及的领域很广,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刻见解,而目前专业教师缺乏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无法全面深入的挖掘商务谈判课程的思政元素,造成对思政元素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了解不深,很难将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脱节的现象,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同时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在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性,对课程思政教学没有高度重视。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成果的重要体现。目前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主要采用平时课堂表现+期末考核的方式作为考核内容,这样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情和思政教育的成效,也无法全面衡量课程思政在教学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
四、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
(一)重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目前,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是按照商务谈判内容形成成章节性知识点。为达到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应以谈判环节为架构重构教学内容,形成模块化教学。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线,构建六个模块教学内容。深度挖掘基于模块内容的思政元素,将团队合作、诚实守信、合作共赢、文化自信等价值观引导于国际商务谈判知识传授和谈判能力培养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发挥好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深度渗透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旨在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素养,让思政元素更好融入课堂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国际商务谈判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
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案例选择的目的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商务谈判案例,既要能体现当前社会热点,同时也要能与思政元素贴合,给学生以启示。可以发挥校企合作作用,采用企业真实案例,增强案例的多样性,为学生展示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就,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民族自豪,促进学生对知识理念的认同和吸收,进而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
小组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一个小组就是一个谈判团队,团队成员默契合作,对案例进行讨论,形成案例分析和谈判策略。教师作为小组讨论参与者,鼓励学生互相协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情境模拟法是以教师发布案例为基础,小组成员根据需要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分工准备谈判内容,并跟其它组进行模拟谈判的方法。情境模拟中的案例应能体现国际贸易专业性,也要蕴含相应的思政元素。情境教学法通过身临其境的模拟谈判,能让学生参与并掌握谈判所有过程,切身体验谈判技巧,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深入领会团队合作、契约精神等,自主发掘并汲取其中蕴含的育人道理。
(三)优化教学考核体系,深度展现育人成果
教学考核是反应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授课成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多元、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能有效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课堂参与度、技能熟练度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促进教学反思与改进。
1.注重过程性考核指标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可以加入学生过程性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谈判策划书攥写、模拟谈判更能体现学生思想素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因此可优化现有的考核评价方式,形成理论+实践、总结+过程、专业知识+思政素质的科学考核体系,加大过程性考核占最终考核分数的比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和思政教学效果。
2.融入课程思政考核指标
思政素质的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素养、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反应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融入课程思政考核指标,对思政素养的评价标准进行细化,明确每个指标的具体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另外可以增加学生互评环节,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提升思政素养。
(四)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深度培养师资队伍
课程思政育人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思政素养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是一门涉及跨文化沟通的课程,对教师思政素养的要求更高,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教师:一是参加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二是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五、总结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思政的融入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思政融入的途径,以期在培养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同时,培养具有正确“三观”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R].
[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0.05
[3]李洁梅.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思政的探索[J]. 高教论坛,2023.06
[4]陈淑珍,罗莉. 课程思政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的融入路径[J]. 大学,2024.11
[5]黎泳.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国际商务谈判为例[J]. 对外经贸,2022.06
[6]廖万红.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22,02
[7]朱蕾.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以“商务谈判与礼仪”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发展科研学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二),2022,07
作者简介:张冬(1983—),女,汉族,安徽芜湖市人,讲师,公共管理学硕士,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2022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学示范课(课堂革命)---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项目编号:2022sfk09。
2023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项目编号:2023szsfk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