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升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果的改善策略
李丽芬
福州市马尾实验幼儿园 350015
摘要: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行为、语言、态度、综合素养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幼儿园作为幼儿从家庭向学校过渡的重要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现已经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着力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努力的方向。本文通过对目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果的改善策略,希望对幼儿园具体工作有所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果;改善策略
前言:
教育部针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了开展具体工作的尊重、平等和合作三个原则。在此前提下,幼儿园需积极争取幼儿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用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教学经验影响家长,并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过程中,以此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及生活环境,提升其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现状
(一)家庭教育指导相关制度不健全
虽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目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内容,但许多幼儿园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免不了会受到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具体的工作效果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满足幼儿园实际工作开展情况的制度规定亟需建立。此外,幼儿园内多元主体出现分散,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学习能力与辨别能力都还比较薄弱,如果幼儿园和家庭多组织和个人开展教育指导,幼儿不免出现因为责任主体过多而实际行动力不佳的问题,目前部分幼儿园中责任不明导致具体工作推进困难的情况已屡见不鲜。
(二)家庭教育指导目标趋于单一
幼儿园小班、中班及大班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面临的问题有所差异,在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应确立不同的工作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就许多幼儿园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目标制定来看,存在着目标单一的问题,无论是小班、中班幼儿,还是即将步入一年级的大班幼儿,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大多数情况下为帮助幼儿提升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生活,不可否认,在此阶段需要关注幼儿交流的基本能力,但对于小班、中班、大班年龄段有各自的需求,如关注小班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适应程度,着重提升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的认知等,许多幼儿园在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过程中并未制定相关的工作目标。
(三)“家与园”、“家与家”缺乏深入交流
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已经通过建群的方式建立起家庭与幼儿园教师、家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但是通常情况下,沟通的内容局限在幼儿在园内的状态,其他育儿方面的内容并未涉及,导致家庭教育工作的沟通并不深入,家园共育难以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此外,关于家园、家家沟通交流方面,许多幼儿园创造的机会较少,难以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率和质量地提升[1]。
(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形式缺乏多样性
多样性的活动能搭建起幼儿园、幼儿及家庭三方沟通的平台,有助于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幼儿园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果为目标,举办的活动相对较少,幼儿园教师专业的教育理念与丰富的教学经验难以真正意义上影响到家长,从而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果地提升。
二、提升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果的改善策略
(一)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相关制度
制度是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走向有序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幼儿园开展具体的家庭指导工作的基本参考,能确保教育部门、教师、家长等责任主体共同发挥相应作用。首先,幼儿园需健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相关制度。以幼儿园实际的发展现状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具体要求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家庭指导工作制度,并依据环境变化而定期优化,对制度中相关内容进行修改、添加及删减,确保制度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确性、科学性。其次,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起包括园长、幼儿园教师、育儿经验丰富的家长等各个群体在内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覆盖面的同时,依据幼儿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实施方案,提高家庭指导效果。最后,着重设置家庭教育指导考核制度。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设置奖惩措施,并将考核结果同教师绩效相联系,提升教师开展工作的责任心,以点及面,提升整个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水平[2]。
(二)制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指导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在进行家庭教育具体工作之前,需深入了解小班、中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此制定合适的家庭教育指导目标,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第一,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而言,家长对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的状态和表现较为关注,适应性问题是该阶段幼儿及家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此背景开展“我该上幼儿园了”讲故事活动,还可通过动画增强幼儿的直观体验感,同时引导幼儿熟悉园内的环境,鼓励幼儿认识新朋友,以此消除家长的担心和焦虑。第二,对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教师需充分利用集体活动,教给幼儿同伙伴交流相处的方法,并提高家长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视性,多带幼儿走进生活,正确使用文明用语,例如家长在超市购物时,可鼓励幼儿积极同导购员沟通,交流自身的购物需求;主动帮助他人等。第三,对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而言,面临着幼儿园升小学的问题,教师可对同幼儿交流关于小学的事情,例如,上小学后可认识更多的朋友,可以学习更有趣的知识等,帮助幼儿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别,此外,还可举行家庭亲子活动,开展包书皮、我的小学计划书、我理想中的小学生活等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幼儿和家长解决升学的心理问题[3]。
(三)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家园共育
家长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是开展深入的沟通交流,找到教育的共通点,制定幼儿提升的可行性方案。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了支持和动力,微信、QQ等社交平台功能的完善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提供了便利。第一,教师可通过建群、一对一沟通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用自身专业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影响家长,为家长开展育儿提供正确的指导,提高家长教育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了幼儿的内心状态和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补充。第二,教师可适时开展家长沙龙活动,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会,为家长与家长的深入交流搭建平台,为家长分享幼儿成长经历提供交流机会,以此不断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从而促进家庭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第三,教师可向家长传授一些管理经验,形成思维碰撞,共同实现幼儿教育科学性目标,还可为家长开展具体的家庭教育出谋划策,依据幼儿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教育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家庭日常生活中。
(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理念和形式,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展多样性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文化观念,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对营造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良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师可联合家庭、社区适时举办“好家风、好家教”的主题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可让家长同幼儿一同制作亲子展板,充分发挥幼儿的长处,利用绘画、手工、书法、摄影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家庭风采,将好家风好家教深入幼儿心灵。此外,还可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就此活动展开研究,引经据典分享幼儿教育理念,同家长深入交流,引导家长分享活动感悟,通过经典案例分析,为家长利用传统优秀文化开展家庭教育积累丰富的经验[4]。
结语:
幼儿成长和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度极高的问题,幼儿教育不可忽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环节必不可少。为促进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向有序化、科学性、规范性方向发展,幼儿园需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相关制度,制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指导目标,同时搭建家与园、家与家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家园共育,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以此提高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幼儿成长营造一个积极且科学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梦凯,李瑶.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困境及优化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23(05):96-99.
[2]尉婷.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策略[J].天津教育,2020(21):113-114.
[3]谭春艳.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42):230.
[4]李飞.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J].幼儿教育,2020(1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