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

王正立 

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401329

摘要:目前,我国摩托车事故频发,其原因与人、车、路、路面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很大关系。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加强安全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对安全源头的管理,加强对路面的控制,对道路上的标志和标线进行健全和规范,从而实现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摩托车:交通事故;危险因素

在过去的三年里,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的投资,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二轮、三轮摩托车由于其轻便灵巧、方便、易学、快捷、价格低廉等优点,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前的自行车,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交通工具,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地区的交通困难,这也是为什么深受民众,尤其是农户朋友们的青睐。虽然摩托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它却是一个重大的交通安全问题,它已经占据了所有交通事故的75%,并且还在快速发展,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1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原因

1.1酒驾

许多人都爱喝酒,喝酒可以让人亢奋,也可以让人失去知觉。酒驾非常危险,是一种违法行为,但依旧有很多人在喝酒后难以控制自己。在开车的时候,都喜欢把速度开得很快,这就导致了司机在遇到情况、危险的时候,来不及反应。喝醉了之后,脑子里一片空白,手脚发软,控制力变差,开车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一旦出了车祸,不死也得重伤。有很多酒后开车的人在车祸中苏醒过来,询问为什么会这样,而司机本人却对此一无所知。

1.2季节因素

不同的季节环境不同,气候变化也会对摩托车驾驶员行驶过程造成影响。比如,夏季天气炎热,摩托车驾驶员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后,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甚至中暑,进而引发安全交通事故。冬季天气寒冷,地上有水会被冰冻,摩托车行驶阶段很容易打滑,稍不注意也会因此引发交通事故。

1.3车辆因素

不良的设备状况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摩托车自身的稳定性较低,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往往很难控制住,容易造成人员和车辆的损坏。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摩托车检测率较低,加之缺少对摩托车的强制报废的相关措施和方法,导致了很多状态非常糟糕的摩托车在道路上行驶,例如刹车不良、照明不符合规定等。此外,还有一些拼装、无牌、无证的摩托车,在郊区的边缘地带行驶,这些都是导致摩托车自身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1.4道路因素

第一,有些地区在对道路进行修整时,没有及时设置相应的警告标识,进而很容易导致摩托车行驶时会忽略道路因素,出现道路伤亡。第二,有些路段有中央花坛,有些驾驶员为图便捷,在会车时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行驶,甚至不按规定打灯,最终发生车祸。

1.5驾驶人的因素

因为摩托车司机的整体素质比较差,所以他们往往会使用小型、灵巧的摩托车,在车流中穿行,还可以借助摩托车的加速性,在进入或离开十字路口的时候,与其他车辆争夺车道,尤其是在弯曲的道路上,更是需要依靠自己的身躯和车身来维持平衡,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很有可能会导致汽车失去控制。此外,汽车超载、戴安全帽等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2摩托车交通事故预防的对策建议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摩托车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好各部门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使公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摩托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2.1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要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提出了“警企联动”的摩托车交通安全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职能,要加强对员工的交通安全教育,特别要将其纳入企业的安全管理范畴,并有专人负责。根据公司的安保巡逻制度,公司的交通安全工作室负责对进出的车辆进行登记,并及时制止、警告和登记没有牌照、骑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载物等违反交通法规。同时,对企业内部的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基本的记录,由交通警察定期上门收集资料,将交通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杜绝在出门前。在摩托车交通安全方面,通过“警企合作”的工作方式,改变了以往仅凭交警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推动了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扩大了道路安全隐患预防和治理领域,提高了摩托车交通安全管控水平。

2.2加大路面管控力度

对无牌无证、超载、超速、酒后驾车、争道抢行、违规载人载物等严重危害道路交通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一律予以严厉打击,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在道路上,我们将采取固定和巡逻的方式,对道路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以保证不发生“跑路”。对摩托车违章,一经发现,一律从重处罚,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逐渐养成广大摩托车驾驶员自觉守法的好习惯。

2.3完善规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交通、城建部门需要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按照要求,在不影响道路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工作计划制定,分阶段地对道路标志、标线情况进行排查,落实整改工作,最大程度上改善当前的道路问题,使得交通环境得到极大保证。

2.4摩托车驾驶人安全行车要点

2.4.1路上行车多观察,注意发现摩托车和其他车辆

开车的人在公路上开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后视镜,看有没有摩托车正在接近,当有摩托车接近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控制好自己的方向和车速,避免突然换道或紧急刹车。

2.4.2减速靠边必有因,判明情况再前行

摩托车在行驶的时候,要减速或靠边的行为,一般都是在转弯、掉头、进出路口的准备动作,或者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或者是遇到了一个熟悉的人,要先判断一下对方的移动方向,然后再继续前进,不能盲目地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2.4.3喇叭不能当命令,风声噪声难听清

在遭遇摩托车时,虽然司机有鸣笛,但是由于头盔的作用,以及在运动中身体功能的自动平衡,当他们的耳朵内外存在着气压差时,就会出现耳鸣,再加上汽车本身的噪音和风力产生的噪声,使得驾驶员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度下降。所以,鸣笛不能作为指令,要让骑车人感受到你开车的存在,执行你的行动才会有安全保证。

2.4.4转弯掉头有预兆,举动异常要小心

从对摩托车事故的深刻剖析来看,在摩托车掉头或者掉头之前,骑摩托车的人经常会有一些反常的行为,比如看倒车镜,扭头看,向左(或向右)移动改变原本的行驶路线,后排的人回头看等等,有这种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大多数摩托车手要将自己的位置调整到一个更好的角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到道路。

2.4.5黄昏清晨要开灯,变道转弯早示意

根据统计,凌晨至傍晚是交通事故多发时间,国外将此时间称作“死亡时段”,虽然白天看上去很亮,但物体之间的灰度对比度较低,极易造成错误判断。在换道或转向时,应预先指示自己的方向,让其他车辆有足够的时间来判断并采取行动。

2.4.6停车起步多观望,视线死角要留心

汽车的周围都存在着一个视野盲区,当车辆在行驶的时候,如果有其他的车辆进入了他们的视野盲区,很难被发现。尤其是在路口等待通行的时候,比如摩托车,往往会出现在你的视野盲区,如果你改变了方向,很可能会和摩托车发生事故。所以,停车起步前要多观望。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了有效提升摩托车驾驶安全,就需要有效结合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道路伤害危险因素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建议,通过道路监管、交规宣传等工作,有效实现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姜阔,牛路明,靳超等.电动摩托车智能化应用分析[J].摩托车技术,2023(04):28-30.

[2]吉文博,刘治敏,刘建辉等.几何形位仿真在电动摩托车用电机台架性能试验中的应用[J].摩托车技术,2022(12):40-46.

[3]孙君,孙晓琴,李玉.摩托车项目不同工况喷涂废气环境影响研究[J].山西化工,2023,43(02):222-2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