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在防汛中的应用

作者

尹淋慧

益阳市安化县平口镇政府 湖南益阳 413000

引言

在现阶段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对水利工程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防汛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逐渐凸显。为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在防汛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水利工程管理应用要点,内容如下。

1 水利工程管理在防汛中的应用价值

在防汛工作当中,水利工程管理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密切监控各项水文数据,能够准确预测出洪水发生的可能性与具体时间,从而提前采取科学防范措施,水利工程的有效调度还能够严格控制河流水位,不断减小洪水对下游地区所带来的威胁,比如水库的泄洪与蓄洪功能均可以在洪水来临前发挥作用。通过科学调整出库的流量,减轻下游河道运行负担,水利工程管理还包含对堤坝和水闸等重要设施的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在关键时刻可以稳定运作。由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强化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防洪效率与响应速度[1]。

在应对洪水灾害的过程当中,水利工程管理还包含灾后恢复与重建,通过准确评估洪水所带来的损害,正确规划修复工程,能尽快恢复水利设施各项功能,不断减少灾害对外界社会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能够对防洪预案与应急响应机制进行全面完善,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

2 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应用

2.1 正确规划防汛建筑物

在规划防汛建筑物期间,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的水文地质调查,充分了解流域的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重要信息,此步骤是保证防汛建筑物设计科学合理的重要基础,结合流域的洪水特性,包含洪峰流量和洪水频率等等,有效确定防洪标准。防洪标准的选择,要全面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等重要因素,确定好防洪标准之后,需要加强防汛建筑物设计,综合考虑其耐久性与结构安全性,比如堤坝的设计不但要承受设计洪水位冲击,而且要综合考虑到长时间的土壤侵蚀和冻融循环等各项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防汛建筑物布局还要全面考虑河流的自然流态,减少对河流生态所带来的严重破坏。

在施工环节,要求施工单位认真按照设计图纸与施工规范进行,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密切监控防汛建筑物的实际运行状态,快速发现并处理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同时加强防汛建筑物的维护管理也至关重要,要按时对防洪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在洪水季节来临之前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由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水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提升防汛管理集成水平

2.2.1 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现阶段的水利工程防汛管理当中,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防汛效率与减少灾害损失的核心,工作人员要建立完善的防汛信息监测系统,通过正确安装高精度的水位和雨量监测等设备,能够快速收集河流和水库等重要区域的水文数据,进而为防汛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开发并应用新型的防汛预警系统也非常重要,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由此能够预测出可能会发生的洪水趋势,快速发布预警信息,为后期的防汛工作赢取宝贵时间。

另外,还要建立防汛指挥调度平台,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这也是提升防汛管理效率的核心手段。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洪水影响区域的动态监控,为接下来的防汛指挥提供更为直观的决策支持。为了更好地构建科学的防汛信息化管理体系,相关人员要不断更新并维护有关软硬件设施,保证系统可以安全运行。

2.2.2 健全预警机制

为更好完善水利工程防汛预警机制,工作人员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监测网络,此网络要覆盖所有重要区域,包括河流、水库、湖泊等,监测网络包括流速计和雨量计等重要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快速收集水文数据,并运用无线传输技术,将各项数据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构建洪水预报模型,此模型可以充分利用所收集到的各项实时数据,根据历史水文资料与气象信息,有效预测出洪水发生的可能性与可能的规模,预报模型要具有自我学习与适应能力,可以随着数据的积累不断优化预测的精准性 [2]。

建立一个稳定的通讯系统特别重要,如果预警模型发出洪水警报,通讯系统可以立即启动,通过广播、短信等渠道,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部门,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含疏散路线和临时安置点等等。与此同时,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也是防汛管理的核心,工作人员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保证险情发生后,可以快速调动人力和物力,实现抢险救灾目标,在提升水利工程防汛管理集成水平的同时,更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建立新型防汛管理系统

在建立新型防汛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既有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评估与升级,包括对堤坝、水闸、泵站等重要设施的加固与改造,确保这些设施能够抵御外界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影响。运用新型监测技术,如气象雷达、卫星遥感和水位传感器,可密切监控外界水文气象条件,为后续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建立一个完善的防汛信息平台也至关重要。该平台不仅可以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如水文气象信息、历史洪水数据等,通过对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与分析,还能更准确地预测洪水风险,快速发布预警信息,从而提升应对洪水的效率和效果。

除此之外,加强防汛知识的普及与培训也非常重要。通过定期举办演习、讲座和培训课程等,可以全面提升广大公众和有关部门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确保洪水发生时能快速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新型防汛管理系统还包括反馈与评估机制,用于分析每次洪水事件的具体应对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全面优化防汛策略和措施。通过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与创新,能够建立一个更为稳固与高效的防汛管理系统,确保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2.4 建立健全物资管理体系

2.4.1 加强防汛物资分类

结合水利工程防汛管理现状可知,加强防汛物资分类尤为重要,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防汛物资分类流程

第一,根据物资用途和特性,将防汛物资分为应急抢险类、日常维护类和后勤保障类。应急抢险类物资主要包括沙袋、抽水泵等,这些物资可直接用于抗洪抢险。日常维护类物资包括用于河道清理和堤坝加固的材料与工具,如水泥、砂石。后勤保障类物资包括饮用水、食品等,以保障防汛期间人员的基本生活和身体健康。

第二,根据物资存储和使用时效,将物资分为常备物资和应急物资。常备物资是指需长期储备、在防汛期间使用频率较高的物资;应急物资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调用、但日常存储量较少的物资。针对这两类物资,工作人员要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和应急策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投入使用。

第三,综合考虑物资采购、运输等环节,在物资采购方面,要根据防汛物资的分类和以往使用情况,科学预测实际需求量,确保物资及时补充。在存储方面,要根据物资性质采取科学的存储条件,如防锈、防潮等。运输与分发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物资能快速送达所需区域。

防汛物资分类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防汛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工作人员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方案。

2.4.2 建立信息化平台

在建立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特别注重防汛指挥系统的智能化升级。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可密切监测河流水位、土壤湿度、降雨量等重要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预测和风险评估,为决策人员提供重要依据 [4]。

通过正确运用信息化手段,可实现物资的动态库存管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调配重要物资,建立完善的物资调配应急预案。对物资采购、存储、运输和使用实施流程化管理,以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2.4.3 建立联动机制

结合水利工程防汛管理特点可知,建立与企业、地方政府和社区的联动机制非常重要。工作人员要建立一个共享平台,确保各参与方都能快速获取最新的天气预报、水文数据等重要信息。通过该平台,还能快速发布洪水警报,有效指导社区居民安全疏散,协调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应急资源,如抽水设备、沙袋等。定期举办联合防汛演练,提升各方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通过科学模拟不同级别的洪水情景,可有效检验联动机制是否有效,全面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防汛知识的全面普及教育,增强广大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为确保联动机制稳定运行,工作人员还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指挥协调中心。该中心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完善的防汛预案,密切监督预案执行效果,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做出决策,确保通信畅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传达指令。建立科学的反馈与评估机制,对每次防汛行动进行总结和评估,优化现有的联动机制。通过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能快速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整个防汛体系的运行效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能够保证在遇到洪水威胁时,各方可以快速联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2.5 加强防汛防洪指挥调度

在水利工程防汛管理过程中,做好防汛防洪指挥调度工作特别重要,工作人员要保证指挥调度系统的准确性与实时性,调度中心可以实时接收来自不同监测点的数据,并且能够快速分析各项信息,由此可以做出及时的决策。指挥调度人员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洪水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防汛防洪指挥调度还要特别注重与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真正畅通无阻,以便在洪水来临之前,可以快速疏散群众,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按时对防汛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这些设备在关键时刻可以正常运行 [5]。

从技术层面来分析,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遥感技术和 GIS 技术等等,这些技术能够提升防汛指挥调度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通过正确应用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准确预测出洪水路径并评估出洪水风险,由此可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应对措施,防汛防洪指挥调度还要特别重视公众教育与培训。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等各项渠道,全面普及防洪知识,提升广大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采取此种方法,可以确保广大公众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时,有效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社会稳定运行。

3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知,本文重点探讨水利工程管理在防汛当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不但能够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推动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获得较好效果,因此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贾存斌 . 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的相关分析 [J]. 黑龙江粮食 ,2021,(10):106-107.

[2] 陈龙 .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之我见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下旬刊 ),2021,(08):39-40.

[3] 马权清 .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1):181-182.

[4] 李春红 . 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研究 [J]. 农业与技术 ,2020,40(20):69-70.

[5] 赵冰洋 . 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对策研究 [J]. 吉林农业 ,2019,(22):56.

作者简介:尹淋慧(1981.6-),女,汉族,工程师,本科,益阳安化,研究方向: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