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分析

作者

刘胜尧

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二分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苏州地铁是城市交通体系的关键构成,其安全运营状况与民众日常出行及城市的平稳运转紧密相关,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调度指挥系统里广泛应用。本文深入分析它在提升调度效率、保障行车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作用,为地铁行业借助信息化提高运营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

城市规模持续扩张,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突出。苏州地铁依靠大运量、速度快、运行准时的特点,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调度指挥系统作为保障地铁安全高效运营的核心,在信息化时代因信息化技术融入,给地铁安全运营带来众多积极改变,探究这些作用意义重大。地铁运营调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运行规模对最终地铁的运行量起决定作用,选择调度调整方式时,运营量的初始设定值依照远期单峰客流值确定为整体。苏州地铁的运营调度员在运营高峰期间,需要借助智能交通系统使列车与列车之间保持合理的运行间隔,保障系统运行质量。

一、信息化技术提升地铁调度指挥效率

(一)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

信息化技术助力地铁系统实现实时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快速传输。在地铁列车、轨道及信号设备等关键设施上,大量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被广泛安装,这些传感器承担着收集各类重要数据的任务,如列车运行时的速度、所处具体位置以及设备实时状态等海量信息都在采集范围内。通过有线通信网络或者无线通信网络,这些采集到的数据能够以很快的速度传输到调度指挥中心。

以列车车载传感器为例,其能不间断地监测列车行驶速度,并持续把速度数据传送给调度员,调度员可以随时准确掌握列车实际运行速度,为科学合理规划列车运行计划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以往依靠人工记录或者数据采集延迟较高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在人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运营调度员的调度指挥工作提供了稳固的数据基础。

(二)智能调度决策支持

苏州地铁信号设备基于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化技术构建起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运用先进算法以及数据分析模型,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当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例如某区间突发设备故障时,系统能够迅速判断故障对整个地铁网络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系统会给调度员提供多种可行的调度应对方案,并且预测每种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调度员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快速做出最合适的调度决策,及时调整列车运行路径,安排备用列车投入运营等,有效减少列车晚点和延误现象,提升地铁整体运营效率。可以建立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规范操作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抓住关键环节,提前做好预案,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谨防意外现象的发生。

二、信息化技术保障地铁行车安全

(一)列车运行自动控制

信息化技术让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功能得以实现。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由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运行(ATO)和列车自动监控(ATS)几个子系统构成,对列车运行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精确控制。ATP子系统时刻监测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旦列车间距接近安全限定值,就会自动采取制动措施,避免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ATO子系统依据预先设定的运行图以及线路参数,自动控制列车启动、加速、匀速行驶、减速以及停车等运行流程,保证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准确性,降低因人为驾驶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故障诊断与预警

信息化技术为地铁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设备上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收集设备的运行参数,比如温度、压力、振动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故障诊断模型,对这些参数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设备参数出现异常变化,系统能够迅速且准确地判断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和位置,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以地铁车辆的牵引电机为例,当监测到电机温度持续升高并且超出正常范围时,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快速分析出可能是电机绕组短路或者散热系统故障等原因,并将预警信息同时发送给维修人员和调度员。维修人员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维修准备工作,在设备故障尚未引发严重后果之前及时进行维修;调度员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列车运行计划,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列车停运或者晚点,有效保障了地铁运营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三、信息化技术优化地铁资源配置

(一)车辆资源优化调配

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实现地铁车辆资源的优化调配,通过综合分析历史客流数据、实时客流监测数据以及列车运行计划,调度指挥系统能够精准预测不同时段、不同线路的客流量变化趋势。根据这些预测结果,合理安排上线列车的数量以及运行间隔。高峰时段增加上线列车数量,缩短列车运行间隔,以满足大量乘客的出行需求;平峰时段适当减少上线列车数量,延长列车运行间隔,避免车辆资源的浪费。

(二)能源资源合理利用

信息化技术在地铁能源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采集和分析列车运行数据、设备能耗数据,优化列车运行控制策略,实现节能运行,如利用ATO系统,根据线路坡度、列车运行距离等因素,合理调整列车的牵引和制动时机,使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同时,对车站照明、通风、空调等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依据车站内实际客流量以及环境参数,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功率和运行时间,降低设备能耗,在客流量较少的夜间时段,自动降低车站照明亮度、减少通风和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达到节约能源、降低地铁运营成本的目的。

四、信息化技术促进地铁运营管理协同

(一)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协作

信息化技术搭建起地铁运营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极大地促进了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调度指挥中心、车辆维修部门、设备维护部门、客运服务部门等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共享列车运行信息、设备状态信息、客流信息等。当列车出现故障时,调度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将故障信息发送给车辆维修部门和设备维护部门,维修人员能够迅速获取故障详细情况,携带相应的维修工具和配件赶赴现场进行维修。与此同时,客运服务部门也能够根据故障信息,及时向乘客发布列车延误通知,做好乘客的解释和疏导工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了地铁运营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保障了地铁运营的顺畅进行。

(二)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

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地铁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了地铁运营的整体协同性。地铁系统可以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时获取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公交运营信息等,以便更好地协调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运营。地铁系统还能够与气象部门的信息系统相连,及时获取气象预报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工作。暴雨天气来临之前,调度指挥中心可以根据气象信息,提前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加强对轨道和设备的巡查等,确保地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运营。

结束语:

从整体上看,信息化技术对于地铁调度指挥和安全运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调度效率,达成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智能决策;保障行车安全,自动把控列车运行并对故障进行提前预警;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车辆与能源;推动运营管理协同,实现部门间信息的共享以及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助力地铁行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寒.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2):149-150+153.

[2]梁浩.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