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轨道交通设备故障预测与检修

作者

蒋奕 周健 崔海霞 吴洪霞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轨道交通系统发展迅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变得愈发关键。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为轨道交通设备的故障预测与检修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围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轨道交通设备故障预测与检修体系展开深入探讨,分析该体系的技术原理、实施流程以及面临的挑战,希望为提升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与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导。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轨道交通设备;故障预测;检修

引言: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关键,在缓解交通拥堵、推动城市发展上作用重大,但是,轨道交通系统规模大且复杂,涵盖列车、供电、信号、通信等多种设备,任一设备故障,都可能波及整个运营网络,造成延误或安全事故。过去,设备检修多采用定期维护或事后维修,很难准确掌握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容易出现过度维修或维修滞后的情况。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挖掘、处理海量数据,从设备运行产生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提前预测设备故障,进而优化检修策略,让轨道交通设备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预测技术原理

(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轨道交通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各类数据,如设备运行参数(像温度、压力和转速)、状态监测数据(如振动信号、电流信号),以及设备维修记录等,这些数据来源多、格式杂,需要借助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全面采集。采集到的数据常伴有噪声、缺失值和异常值等问题,所以要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步骤包含数据清洗,剔除噪声和错误数据;数据填充,补齐缺失值;数据标准化,把不同量纲的数据规范到同一尺度,方便后续分析。

(二)特征提取与选择

预处理后的数据蕴含大量原始信息,然而并非所有信息都对故障预测意义重大,特征提取,就是从原始数据里找出能体现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潜藏故障特征的变量;特征选择则是在提取的众多特征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和故障关联性最强的特征,以此降低数据维度,提升分析效率与模型准确性,其中,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递归特征消除等,都是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比如,借助相关性分析,找出和设备故障发生概率相关性超过特定阈值的特征,留下这些关键特征,用于后续建模。

(三)故障预测模型构建

大数据故障预测模型在整个技术体系里占据核心地位。常见模型包括机器学习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其中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数据,构建设备运行特征和故障间的对应关系;而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这类深度学习模型,自动特征学习能力很强,能应对复杂数据模式。实际应用时,要依据数据特点和故障预测要求,挑选适配的模型,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对模型训练、优化,调节模型参数,从而提升预测准确性。

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轨道交通设备检修策略制定

(一)状态检修策略

借助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故障预测结果,相关人员就能制定状态检修策略。和传统定期检修不一样,状态检修是依据设备实际运行状态,来确定要不要检修,以及检修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若是故障预测模型显示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范围,就可以适当延长检修周期,减少没必要的检修工作,降低维护成本,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供电系统里的变压器油温、绕组温度、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等关键参数稳定,没有异常变化趋势,就可以推迟原本按固定周期安排的检修时间。反过来,要是预测设备可能会出故障,就得及时安排针对性检修,提前更换可能失效的部件,防止故障发生造成运营中断。比如,信号系统里某个关键设备被预测短期内故障概率高,通过分析具体故障特征,提前备好相应备品备件,安排专业维修人员检修,保证设备持续稳定运行。

(二)预防性维护策略

预防性维护指设备尚未显现明显故障迹象,但经大数据分析判断存在潜在风险时,所采取的维护行动。通过长期监测、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构建设备健康指标体系,一旦设备健康指标低于预设阈值,便启动预防性维护。以列车牵引系统为例,持续监测电机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参考历史数据与故障案例,设定一个能反映牵引系统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当这一指标接近或低于预警阈值,即便牵引系统仍能正常运转,也可开展电机清洁、电气连接检查、易损件更换等预防性维护工作,排除潜在故障隐患,提升设备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智能调度与协同检修策略

轨道交通系统里,各设备彼此关联,一个设备出故障,可能影响其他设备运行,甚至引发整个系统的运营调整。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实现智能调度和协同检修:一方面,一旦某设备出现故障,或者预测到即将发生故障,智能调度系统便能依据设备实时状态信息与客流数据,快速调整列车运行计划,优化线路运营方案,降低故障给乘客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协同检修策略可以整合维修资源,合理安排维修人员和维修时间,借助大数据平台共享各设备故障信息和维修需求,维修部门就能统筹规划,协同安排多个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提升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分析支撑下的轨道交通设备故障预测和检修体系,在数据采集、特征提取、模型搭建以及检修策略规划等环节优势突出,这套体系可以让设备管理更加科学,降低运维成本,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虽然当前在数据安全和技术应用复杂性方面存在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的积累,该体系必然为轨道交通行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行业持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吕示,王勇龙,王津,等.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转换设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J].智慧轨道交通,2025,62(02):66-74.

[2]阳连兴,吴志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华东科技,2024,(11):109-111.

[3]史涛,王小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现存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张江科技评论,2024,(10):36-38.

[4]葛东源,李高远.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措施[J].电子产品世界,2024,31(10):62-65.

[5]郭夜啼.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机电设备故障应急处理策略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9):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