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实践分析

作者

田宏军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中南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 410303197804293237

一、施工现场安全与质量控制

1.1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当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形成与执行乃是保证工程正常开展的根基所在。据相关数据表明,建筑行业发生事故的概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所以创建起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变得格外重要,此体系包含风险评定、安全培训、事故预防办法、紧急应对计划等诸多内容。施工现场务必定时展开安全检查,保证所有的安全设施和举措均符合最新的安全规范,通过这些手段,就能切实削减事故发生频率,捍卫工人生命安全并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1.2 质量控制标准与监督机制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当中,质量控制标准和监督机制是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部分,质量控制标准包含国家以及行业规定的质量要求,而且要联系具体工程项目的特性,制订出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流程。按照 ISO9001 质量体系,项目组应该创建起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程序,覆盖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监督机制就要依靠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来保证这些标准得到执行。

二、施工现场资源与进度管理

2.1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度策略

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与调度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削减项目的成本。如利用帕累托分析法就可以找出那些对项目进度和品质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岗位以及关键人员,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人力资源的调配。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要依照工程的实际情形来安排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和经营人员的比例,保证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人手支撑。同时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掌握人力资源的使用状况,迅速调整人员的调配,应对突发情况。

2.2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与调整策略

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是保证项目按时完工的关键部分,一份详细的进度计划不仅要考虑工程量和资源的估算,还要考虑到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要同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用 BIM 技术可以做到对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提前找出设计和施工之间的矛盾,及时调整进度计划,防止因为返工而耽误时间。在进度计划的调整过程当中,项目经理需要把各种内外部因素都考虑进去,天气状况改变、供应链中断、劳动力短缺等等,要形成比较灵活的进度调整机制,这样才能保证碰到不可预料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快速做出反应,重新安排资源,改变作业顺序,用最小的成本回到正常的施工节奏。

三、施工现场环境与文明施工

3.1 环境保护措施与实施

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牵涉到尘埃、噪声、废弃物的控制,还包含对施工进程中也许会引发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的防范。施工现场的废弃物管理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施工单位要对建筑垃圾实施分类收集,运输并处置,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削减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提升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在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期间,采用先进的环境管理模型,比如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就能全面地辨识,控制并持续改良环境影响。通过这个模型,施工单位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经营程序,保证所有的环境要素都被妥善经营起来。同时借助定时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内部审查,就可以尽早察觉并改正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行为,进而做到施工现场环境经营的持续改善。环境保护办法的施行成果要凭借科学的评定手段来评判,拿 LCA 方法来说,它可以评判施工材料从生产、运送、应用、废弃整个过程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利用LCA 就能找出环境影响的重点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改进。

3.2 文明施工标准与监督

文明施工标准以及监督是保证施工活动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的重要部分,文明施工既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又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拿《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 2011)来说,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封闭围挡,高度不能低于 1.8 米,以此来削减施工给周围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施工现场的噪音控制同样非常重要,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夜间施工时产生的噪声不能超过 55 分贝,白天则不能超过 70 分贝,通过这些具体标准的执行,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的干扰。

就监督机制而言,采用第三方评价以及公众参与都是优化文明施工水平的途径。某个城市推行文明施工时,引入了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工地开展定时检查,把评价成果公布出来,这样既改善了施工企业的透明度,又加大了公众对施工活动的监督强度。文明施工的现场标准还包含对废弃物加以分类处理并尽快清除,以此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文明施工的监督还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拿视频监控系统来说,它可以及时查看施工现场的文明情况,保证各项标准被严格执行,在管理更新方面,可以参照精益建筑的概念,用不断改善的方式,持续改良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流程。

四、施工现场信息化与技术应用

4.1 信息技术于施工现场的应用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变成了提升效率和保证安全的关键因素,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施工团队可以做到三维可视化管理,在项目规划之初就能预估并解决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像 BIM 技术的运用就使得施工之前进行碰撞检测成为可能,依靠模型分析来缩减现场返工,节省成本并且缩短工期。按照数据统计,采取 BIM 技术的项目,其施工效率平均提升了 20% 以上,而且减少了大约 10% 的材料浪费,而且信息技术推动了实时监控系统的形成,通过安装传感器和利用无人机对现场执行监控,可以随时追踪施工进度和品质,保证施工过程符合预期的标准。

4.2 现代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的案例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上,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用 BIM 技术,项目管理者可以在三维可视的情况下做到在设计阶段就发现潜在的施工碰撞,降低返工率的情况,在相关案例的研究中显示,某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在采用 BIM 技术之后把由于设计改变而导致的返工率下降了 30% ,明显加强了施工进度与质量。利用IoT 技术,使现场资源调配变得更智能,对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进而改善资源调配并缩减资源浪费情况。如一个建筑公司凭借物联网技术对混凝土搅拌站实施实时监测,于是便保证了供给的及时与恰当,致使工期缩减了大概 15% ,这些技术的运用加强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更为施工安全及质量把控给予了有力的技术援助。

参考文献:

[1] 权建军 . 浅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J]. 建筑与装饰 ,2025(1):64-66.

[2] 颜晓 , 冯超 . 探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J]. 新潮电子 ,2025(13):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