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江亮
安徽鑫图土地勘测规划科技有限公司 230031
摘要: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中,城市化速度加快,促使城市更新开始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而国土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通过落实综合整治后,其可以优化全域空间结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全域功能等。基于这种情况下,在国土空间整治中,应当从城市更新视角出发,搭建多维度评价体系,既可以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也可以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城市更新;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多维度评价体系
引言:城市更新是在城市发展中,对原本使用年限较长的城区改造,从而达到功能重塑、居住环境改善等目的[1]。基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促使城市更新越来越重要,逐步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核心手段。而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国土空间,依托其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可以显著提升城市更新效率和质量[2]。但是,从我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开展情况分析,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低下、生态环境破坏等,都会阻碍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搭建符合要求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既可以保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以提升城市更新速度,以此为人民群众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一、城市更新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应当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四个原则,才能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以此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3]。(1)科学性。在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选择科学理念及方法,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精确性。一般情况下,需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层面考虑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才能得到最为客观的评价结果。(2)系统性。在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突出系统性,确保评价内容涵盖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方方面面。(3)可操作性。在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具备很强的操作性,确保其可以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在实际运用中,每个指标需要的资料能够被获取、计算及分析,才能提高评价工作开展效率[4]。(4)动态性。在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突出动态化原则(图1),可以反映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开展的情况和要求,对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内容进行调整优化,从而保障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二、城市更新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内容
基于城市更新视角分析,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土地利用率、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完善度、社会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土地利用率。针对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而言,利用土地利用率可以很好衡量整治成效。基于该维度分析,其需要从多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率评价分析,从而体现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在这些指标中,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其中。土地利用强度是反映城市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投入产出情况;闲置土地处置率是反映该部分土地的使用状况;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是反映当前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一般情况下,依托这三个指标内容,就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率,以此反映城市更新背景下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中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5]。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针对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工作而言,生态环境质量是衡量该工作的核心指标,能够反映此项工作开展后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在该维度中,应当从空气质量、水质、绿地覆盖、生物多样性等四个指标对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其中,空间质量是反映城市更新后空间质量的优劣情况;水质是反映城市更新后水环境的健康情况;绿地覆盖是反映城市更新后的绿化水平;生物多样性是反映城市更新后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基础设施完善度。针对国土空间整治工作而言,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度可以衡量城市更新后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在该维度中,需要从交通设施、公共设施配套、供水供电供气保障等指标对城市更新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行评价。其中,交通设施反映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全域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公共设施配套反映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全域公共服务的配套程度和健全度;供水供电供气反映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基础设施的稳定程度。

四是社会经济效益。针对国土空间整治工作而言,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衡量城市更新背景下国土全域综合整治的综合效益情况。在该维度中,需要从人均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增长率、就业增长率、产业结构优化率等指标对国土综合整治的社会效益评价。其中,人均GDP增长率反映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收入增长率反映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情况;就业增长率反映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就业市场情况;产业结构优化率反映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分布合理性等。
三、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加强耕地保护的策略
一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和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权利义务、违法处罚等内容,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将耕地保护作为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监督,确保规划落地见效。三是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和质量提升工程。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加大对补充耕地的投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同时,探索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定期发布耕地质量报告,为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推动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综合运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手段,对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结合生态修复技术,对受损耕地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耕地生态服务价值。
结束语
构建城市更新背景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对解决城市更新问题、提升国土空间全域规划工作质量等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城市更新视角出发,探究了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明确其构建原则、内容等,可以很好指导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基于这种情况,在城市更新工作中,需要认识到其与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关系,依托多维度评价体系的使用,分析当前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从而提升城市更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此确保国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应苏辰,金晓斌,韩博,等.耦合“多层级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监测评价理论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4,39(12):2897-2911.
[2]张嵩辉,刘婷,肖瑜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的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研究——以于都县梓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4,(10):20-22.
[3]金雷,黄丽,何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联动路径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4,42(10):93-95.
[4]刘霞,尹盘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融合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10):72-74.
[5]张雅芹,齐俊,吴闯,等.“双碳”目标背景下黄河滩区生态综合整治研究——以济南市黄河滩区为例[J/OL].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12[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