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县教育体育局统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陈光
威远县教育和体育局
【引言】体育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同时也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本身就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统筹发展,相辅相成,同步优化,才能真正为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而且能够为竞技体育储备大量的优质人才,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引领,能够更进一步激发大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所以在新形式下,县教育体育局统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指导引领体育事业股的工作改进优化极具有必要性。
一、统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往在我国体育事业实际推进过程中,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者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渠道,导致发展中存在有较大脱节,无法实现两者的有效互补。而现阶段统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能够更进一步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体系性发展,实现两者优势全面互补。
其次有助于增强国家整体体育实力,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能够使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多元化体育锻炼运动中,从而实现国民综合体质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竞技体育的高水平发展也能进一步弘扬中国的软实力,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中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中国梦的方式之一。
最后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不同人群往往有不同兴趣,对体育有着不同需要,统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能够为群众指明发展方向和道路,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从而从根本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新形势下县教育体育局统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策略方法
1. 全面提高认识水平,加强统筹领导
当前国家在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融合性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摒弃以往重竞技体育或重群众体育的错误片面观点,要将两者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思考如何才能以多元化路径实现两者的相互补充,从而使得两者的融合性发展被纳入体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里,统筹分配考量目标、任务、资源等因素,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树立起全新的体育发展观念,真正使群众身体素质得以提高,体育需求的满足。当然想要切实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思想,县教育体育局应结合体育事业股工作,加强对体育领域的高度关注,引进协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要通过多元化沟通交流,确保各部门能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中形成良好的认知观念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合力,真正借助体育事业股将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统筹全面落实到个阶段,落实到教育领域之中,助推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应该由相关领导牵头,定期针对于两者融合发展的问题进行宏观协调和分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真正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2. 进一步实现体制基础的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是新形势下县教育体育局统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重要策略和方法,为此应建立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出一系列支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和方法。尤其是在体育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多方面,要打破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的壁垒,借助体育事业股的力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互补,切实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优化。举例而言,现阶段可以建立竞技体育人才从群众体育活动中培养的机制,甚至可以鼓励退役竞技人员到群众运动、教育事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发光发热等,均能实现两者融合体系的创新和优化。
其次,还应完善体育赛事运行机制,要探索新型的体育赛事开展模式。建立起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互衔接,相互辅助贯通的赛事体系,同时也可以让体育事业股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提升教育领域的融入度,让群众体育赛事、校园体育赛事成为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平台和竞技体育赛事的有序补充,从而为后续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借助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工作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3. 强化体育文化建设
县教育体育局在统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过程中,需切实加强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体育事业股的工作开展宣传推广,弘扬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使群众、学生逐步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有更加清晰的了解,甚至可以将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以及一些精彩的体育赛事片段放置于短视频,电视等多平台中,提高大家对体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为后续群众体育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久而久之也能更好为竞技体育进行人才选拔和培育,从而有效助推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形式新发展背景下,县教育体育局作为统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重要载体,需大力加强对以往融合发展模式的改进更新,要通过改进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共享等多方面措施的落实,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互补发展互利共赢,为后续提升我国整体体育实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永亮 , 王凯 , 汪逢生 . 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演化历程、共生模型与实现径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25, 48 (02): 14-23.DOI:10.19582/j.cnki.11-3785/g8.2025.02.002.
[2] 罗帅呈 . 新发展阶段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D]. 上海体育大学 , 2024. DOI:10.27315/d.cnki.gstyx.2024.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