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旅游融合视角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策略

作者

孙瑶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125027

摘要:文化旅游融合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要素,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新产品,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本文旨在探讨文化旅游融合视角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策略,通过资源集聚、创意和科技赋能、场景营造等关键路径,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推动文旅市场的要素流动、供需平衡和文化传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包括打造品牌活动、强化创意设计、推动数字化发展等,以期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群众文化活动;资源集聚;创意和科技赋能;场景营造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秉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积极推动文旅的深度融合。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不仅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是文旅融合进程中的活力源泉。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文旅融合,成为当下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议题。

二、文旅融合的内涵与特点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资源和旅游要素在特定空间的有机嫁接和创造转化。文化资源(包括文化传统、文化设施、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人文资源)与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在创意、技术、资金、人才等赋能下,依托特定的空间,为文旅市场提供多样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形成的新业态,以满足公众旅游消费需求。在此过程中,实现文旅市场的要素流动、供需平衡和文化传承。

资源集聚

文旅产业发展状况与文化资源的集聚度呈正相关。文化资源集聚度越高,文化消费吸引力和经济效益也越大。特色文化资源集聚能增加文旅市场吸引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福建武夷山围绕茶文化开发了大量的茶文旅体验项目,包括茶文化节、茶演艺、茶旅+研学、茶旅+摄影等数十类文旅项目,目前武夷山文旅、茶两个产业产值超百亿元,茶文旅融合成为武夷山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意和科技赋能

创意和科技赋能是文旅融合的关键。例如,张家界通过体育+旅游、音乐+旅游、演艺+旅游、休闲+旅游等方式,丰富了旅游内容。此外,2022年10月,全球首个景区元宇宙平台“张家界星球”测试版发布,应用5G、游戏引擎开发、云端GPU实时渲染等多种融合技术,构建张家界景区虚拟世界,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视觉震撼体验。

场景营造

场景营造是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大唐不夜城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建有大雁塔北广场、玄奘广场等四大广场和四大文化场馆,形成了娱乐、观光、餐饮、零售等为一体、汇集现代和传统多种元素的文化商业综合体。

三、文化旅游融合视角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策略

打造品牌活动,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为了实现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加强两者的融合成为关键。在文旅融合中,打造品牌活动对于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独具魅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有助于吸引众多游客,感受旅游、观光与深度体验的乐趣。此举不仅能助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更能有效地宣扬和推广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与协同发展。

品牌活动凸显地域性群众文化的独特风采,将为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城市记忆。这种印象不仅来源于活动的本身,更来源于活动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例如,贵州省黄平县的苗族“飞云崖‘四月八’集会”,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一传统节日原本是为了纪念牛的辛勤劳作,如今已成功申报成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这样的品牌活动,游客不仅能体验到当地的传统文化,还能深入了解苗族同胞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迎合民众喜好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要以群众的需求为核心,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行,举办富有趣味性的娱乐文化活动。由于群众文化的开展范围有限,大多由某一地区的文化馆来举行,因此参与这些活动的民众基本都是当地居民。在这种前提下,政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要结合当地特色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这既能够增加当地居民的亲切感,又能够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

例如,康乐县文化馆举办“陇原儿女心向党·龙腾鼓舞贺新春”全民艺术普及美育系列讲座“莲花山花儿”活动。莲花山位于甘肃省康乐县西南部,花儿会是莲花山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组织的民歌集会,这类民歌曾经兴盛一时,短暂的衰落后经过改革开放又出现了繁荣景象。莲花山花儿是极具康乐地区风格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康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主题既具有康乐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让康乐县人民在活动当中获取专属地域的特殊感受,受到曲调悠扬富有诗意的民歌熏陶,在为民众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提高了民众的审美趣味。

加强创意设计,推动乡村旅游集聚发展

乡村旅游在旅游中占有重要位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0.9亿,占国内旅游人次的一半。每年有超5500万农民从乡村旅游中受益。但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质化、两极化、无序发展以及国际知名度不高等。迫切需要通过创意设计驱动乡村旅游集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丰富乡村旅游业态。

例如,浙江安吉县的小瘾·半日村民宿集群。这个村落位于安吉灵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保留原始村庄生态底色的基础上,通过房屋改旧建新,共规划建筑71幢,形成错落有致、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民宿集群。

推进数字化发展,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的蓬勃发展,“沉浸式”“互动式”“互联网+”等成为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关键词。通过数字技术与旅游的融合,能够丰富文化传播方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例如,2023年北京服贸会期间,当红齐天在首钢园展示的首钢一高炉·SoReal元宇宙乐园,向人们呈现了未来网吧的新形态。借助VR、边缘计算、5G等技术,运动式的数字融合的新体验将是网络游戏新的方向。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旅产业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深圳甘坑社区凉帽村历来以凉帽制作闻名,“客家凉帽”被列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华侨城文化集团开发出《小凉帽》系列动画,同时开发出系列产品,如文化衍生品、绘本、特色酒店、农场等,小凉帽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

四、文化旅游融合视角下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实践案例

西安大唐不夜城

大唐不夜城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建有大雁塔北广场、玄奘广场等四大广场和四大文化场馆,形成了娱乐、观光、餐饮、零售等为一体、汇集现代和传统多种元素的文化商业综合体。大唐不夜城通过场景营造,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吸引力。

法国戛纳电影节

五、结论

文化旅游融合代表着新时代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资源集聚、创意和科技赋能、场景营造等关键路径,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推动文旅市场的要素流动、供需平衡和文化传承。在此基础上,打造品牌活动、强化创意设计、推动数字化发展、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策略,将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未来,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文化旅游融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万调娟.群众文化助推乡村旅游“火”起来[J].文化产业,2024,(22):115-117.

[2]于红璇.收官圆满,今年红山文化旅游节何以出彩?[N].赤峰日报,2024-08-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