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作者

王会 戴畅

1吉林师范大学分院136000 2北京语言大学100083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如教材内容的单一性、教学方法的传统性等,导致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准备和能力。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引言

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价值理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只有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才能学好英语、有效运用英语。新课改对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意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和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体在跨越文化差异的交际过程中,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沟通方式等的能力。它涉及语言、文化、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尊重。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一)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帮助个体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促进跨国交流与合作。

(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了个体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个体能够拓宽视野,从而建立更开放、包容的心态。

(三)深化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个体在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中更加有效地沟通和协作。通过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个体能够更好地建立信任和共享,促进合作关系的发展。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困境

(一)教材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的英语教材普遍以西方国家的文化为主导,忽视了其他文化的存在。这限制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了解和接触,影响了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

许多英语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机械的语法练习和背诵。这种方法强调语言的表面形式,缺乏对跨文化意识和交际策略的培养。

(三)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

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如礼仪、价值观念和沟通方式的差异。缺乏对这些差异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会影响学生的交际效果和自信心。

四、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跨文化背景知识所包含内容广泛,涉及到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历史、风俗习惯和礼仪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日常用语以及专有名词、民间谚语和成语典故等各处。因此,要想全面以及熟练地掌握跨文化背景知识,并向学生进行准确地传达,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英语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输出的过程。

首先,老师实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教师用好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胆怯情绪,帮助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局面。尤其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帮助建立英语交流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创设有利于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场景,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实用的场景,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场景之下,口语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

(二)注重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将文化差异融入课堂教学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必要元素,了解学习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间互相了解和信息交流的目的。

首先,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如国外的聊天习惯性谈论天气而不谈论年级或者吃饭与否。以及称赞、道歉、感谢的方式,让学生在切实的知识点对国外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其次,可以举行“国家主题运动会”、“民族运动会”、“城市运动会”等主题运动会,每一个班级代表“一带一路”沿线一个国家或民族,了解其文化和历史、展示其服饰和文化。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理解世界,培养包容和接纳的品质;最后,了解我国多民族文化、学习多元文化,加深民族认同,增强对国家丰富文化的自豪感。

(三)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

首先,利用课相关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图片兴趣要远高于文字的兴趣。从这个现状出发,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不管最终描述的正确与否这都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次,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强化英语思维。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在听的方面,除用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外,课堂上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模仿,学生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多进行这项工作能能够对培养语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很大,语言文化差异也很大。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要顺应课程改革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央平.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课堂教学.无机化工,2016-03.

[2]姚翠翠.英语课堂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培养.教育学,2023-02.

[3]贺梦秋.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研讨.,2024-03.

王会:1973年3月,女,汉族,吉林省四平市,本科学士,教授,英语教育专业

戴畅:2002年12月,女,汉族,吉林省四平市,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