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方法
温海伦
华明星锦州七七七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在现代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性能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基础部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通信、医疗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对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与长期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而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则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若电子元器件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电子系统瘫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安全事故。因此,科学、有效的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方法,成为保障高性能电子元器件质量与性能的重要手段,对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的核心意义
可靠性测试与评估能够提前发现电子元器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缺陷,避免故障在实际应用中发生。通过模拟元器件在不同环境、负载条件下的工作状态,获取其性能数据,有助于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从而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对于企业而言,可靠的产品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于用户而言,可降低设备维护成本,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二)当前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测试标准与国际接轨,专业测试机构与设备不断涌现。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一方面,高端测试设备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测试与评估方法的研究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新型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的发展需求。
二、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的主要方法
(一)环境应力测试方法
温度与湿度测试:通过高低温循环试验箱、恒温恒湿箱等设备,模拟元器件在极端温度、湿度环境下的工作状态。例如,在航天领域,需将电子元器件置于 -55℃至 125℃的温度循环中,测试其性能稳定性;在沿海地区使用的电子设备,需进行高湿度环境测试,检测元器件的防潮能力。
机械应力测试:包括振动测试与冲击测试。振动测试通过振动台模拟元器件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振动环境,检测其连接部位是否松动、焊点是否开裂;冲击测试则模拟元器件遭受瞬间冲击力的情况,评估其结构强度与抗冲击性能。
(二)电性能测试方法
参数测试:对电子元器件的关键电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如电阻器的阻值精度、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损耗角正切、晶体管的放大倍数等。采用高精度的万用表、示波器、电桥等仪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老化测试:通过长时间施加额定电压、电流,加速元器件的老化过程,观察其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例如,对 LED 芯片进行数千小时的老化测试,预测其使用寿命与光衰情况。
(三)寿命预测与可靠性评估模型
加速寿命测试(ALT):在高于正常使用条件的应力下进行测试,通过缩短测试时间来预测元器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等数学模型,建立应力与寿命之间的关系,推算元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
可靠性评估模型:如故障树分析(FT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等。FTA 从系统故障结果出发,反向推导可能导致故障的各种原因;FMEA 则对元器件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其影响程度与发生概率,为可靠性改进提供依据。
三、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一)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在某型号卫星的电子系统研发中,对关键电子元器件进行了全面的可靠性测试与评估。针对卫星在太空面临的极端温度、辐射环境,开展了高低温循环测试与辐射效应测试。通过加速寿命测试,预测元器件在卫星设计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采用 FMEA 方法,对元器件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卫星电子系统在长达 10 年的服役期内稳定运行。
(二)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对汽车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对功率半导体器件进行了严格的电性能老化测试与机械振动测试。通过老化测试,筛选出性能稳定的器件;通过振动测试,验证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抗振能力。利用可靠性评估模型,优化系统设计,降低因元器件故障导致的电池管理系统失效风险。
四、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的优化方向
(一)测试技术的创新发展
加大对新型测试技术的研发投入,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测试技术、纳米级精度的失效分析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根据测试数据实时调整测试方案;纳米级失效分析技术能够更精准地定位元器件的微小缺陷,为可靠性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二)测试标准与规范的完善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修订与完善现有测试标准与规范。针对新兴的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如第三代半导体器件、量子器件等,制定专门的测试标准。加强国际间的标准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测试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三)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用户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企业提出实际需求,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用户参与测试评估过程并反馈使用体验。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五、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的保障措施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高校电子相关专业增设可靠性工程课程,培养具备可靠性测试与评估专业知识的人才。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定向输送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行业技术交流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二)资金与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对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在测试设备研发、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对采用先进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项目补贴等支持。
(三)测试设备与平台建设
支持国内企业研发高端测试设备,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区域性的公共测试服务平台,整合测试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测试服务。平台配备先进的测试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降低企业的测试成本,提升行业整体测试水平。
结论
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是保障电子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阐述主要测试评估方法、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优化方向与保障措施,为相关领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考。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与复杂度持续提升,对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不断创新测试技术、完善标准规范、加强人才培养与资源整合,推动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技术持续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小娟 , 邓若岩 , 张颖 , 等 . 网络类设备通信性能测试方法探析 [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4,42(12):50-52.
[2] 韩莹 , 沙莉 , 朱明宇 , 等 . 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性能测试方法 [J]. 自动化与仪表 ,2024,39(10):118-123.
[3] 陈心欣 , 时宇 , 彭煌 , 等 . 基于高分子参考材料透光率变化的环境应力测试装置及方法研究 [J]. 环境技术 ,2024,42(01):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