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

作者

张栋

152625198208240013

摘要:本文聚焦房建土建高支模施工技术。其原理是立杆、横杆、剪刀撑等协同传力,保障支撑体系稳定以服务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含图纸审核、材料筹备等准备工作,立杆基础处理、防护设施安装等搭建环节,注重选材与密封的模板安装,强调顺序、速度的混凝土浇筑,以及明确时间、顺序的模板拆除。施工存在支撑体系设计、材料质量、工艺规范等技术问题,组织管理、安全质量管控等管理问题,还有场地、天气、周边施工干扰等环境问题。解决措施为用力学软件优化方案、严控材料、规范工艺,完善组织设计与管控体系,规划现场、应对天气、协调周边。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技术原理;施工流程;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房建土建工程规模持续扩大且复杂度日益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确保混凝土浇筑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高支模施工面临着诸多技术、管理及外部环境方面的难题。深入探究高支模施工技术原理与流程,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对推动房建行业技术革新、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一、高支模施工技术原理与流程

1.1 高支模施工技术原理

高支模施工技术构建起一套稳固的支撑体系,承载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重力及施工过程中的附加荷载,确保混凝土结构在成型过程中保持稳定。其力学原理基于各构件协同工作。立杆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通过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基础来维持体系稳定。在设计时,需依据工程实际荷载情况,精确计算立杆间距与规格,以保证其抗压强度满足要求。横杆则与立杆连接,形成水平约束,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立杆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或失稳。

1.2 高支模施工流程

1.2.1 施工前准备

进行图纸审核,技术人员要认真核实施工图纸,保证高支模的设计方案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一致,明确各个部位的尺寸、标高等及支撑要求,并解决图纸中的矛盾问题与不合理性。做好材料设备的准备工作,选择达到国家标准的钢管、扣件、模板等,严格审核进场前质量。比如钢管的壁厚、扣件的力学指标等。

1.2.2 支撑体系搭建

基础是支撑体系稳定的基础,土质基础要夯实,垫50mm厚木板或槽钢,加大立杆底部受力面积,避免立杆下沉;严格按照设计间距进行立杆搭设,尽量减小垂直度偏差,采用吊线锤等工具随时校正;按设计要求安装横杆,水平杆步距满足设计要求,且水平杆在同一平面,加强水平约束。

1.2.3 模板安装

根据工程情况及要求选择强度较高、刚度较大、平整度较好的材料,如木制胶合板、钢制模板等作为模板。在进行模板拼接时,保证板缝严密、用密封胶条或密封胶带等密封起来,以免漏浆,影响混凝土成型面的质量。按照先安装梁底模,后安装梁侧模与板底模的安装顺序来进行模板安装。

1.2.4 混凝土浇筑

现浇混凝土施工应保证先框架柱浇筑,再浇筑梁、板,并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施工。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过快,宜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防止混凝土的侧压力过大,影响到模板。浇筑时应用插入式的振捣棒进行,且应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尽量避免混凝土振捣棒碰撞到模板、钢筋,从而使模板出现变形以及钢筋发生位移。

1.2.5 模板及支撑拆除

混凝土达到抗压强度方可拆除模板和支撑,用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确定,梁、板等水平结构通常在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允许拆除侧模,在达到100%方允许拆除底模及支撑。模板及支撑的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即先拆非承重部分,再拆承重部分。

二、高支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挑战

2.1 施工技术问题

支撑设计存在不合理现象。有些施工单位设计考虑不周全,未按实际工程荷载设计立杆间距,立杆间距过大,造成立杆承载力不够,在混凝土施工时容易失稳;剪刀撑数量不够,支撑体系抗侧移能力差,遇到风载荷及混凝土浇筑冲击力时容易出现整体倾斜甚至坍塌现象;材料不合格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市面上有些钢管实际壁厚偏小,实际抗压强度值达不到设计抗压强度值;扣件抗滑力不足,在受力时容易产生松动现象,造成支撑连接失灵。

2.2 施工管理问题

组织施工不科学,人员划分不明确,在高支模施工时,各工种之间组织不协调配合不好,比如材料运输跟不上,造成进度拖延;支撑安装次序不当,造成施工质量无从保障。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安全培训教育,施工人员对于高支模施工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违章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未佩戴安全帽、安全带,人员在支撑体系上面随意攀爬等。质量监督管控机制不完善,监督检查不及时不规范,对支撑体系搭建、模板铺设等重要环节质量把控不力,不能及时发现、整改,形成隐患,为施工后续带来影响。

2.3 外部环境影响

场地局限性。许多情况下,城市中心区房屋建筑施工的场地局限,材料堆放场地小,材料随意堆放,不利于施工材料的取用,同时材料损耗大。机械设备停放不便,塔吊、升降机等无法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停放,难以操作,增加了安全隐患。恶劣天气状况给高支模的影响。恶劣的天气状况会给高支模施工带来较大影响,大风状况下会造成巨大的水平风荷载,如果高支模支撑体系对大风荷载的抵抗能力差,会有倒塌的风险。在大雨影响下,基础部分积水,造成立杆基础沉降,导致支撑体系不稳。

三、高支模施工问题解决措施

3.1 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工程建设具体情况,选用专业力学软件进行高支模支撑体系精确设计,考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动载、风荷载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立杆步距、横杆步距、剪刀撑设置等参数,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建立健全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进入现场的每一批次钢管、扣件、模板等材料抽样检验,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坚决退场。规范施工工艺,加强现场技术指导与监督,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旁站,对于现场不按规范施工的施工人员要及时纠正,确保立杆竖直度、模板拼缝质量等质量的控制。

3.2 强化施工管理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人员的施工责任,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工种施工工序与施工时间,沟通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关系。建立安全制度,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利用例举案例、现场学习的方法,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建立质量控制措施,做好质量管控措施,制定规范的质量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对高支模施工的各个步骤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每完成一个步骤需要检验合格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

3.3 应对外部环境影响

施工科学布局,设置专门的材料堆场,对材料采用货架等形式进行分类堆放,提升堆放面积的利用率。设置机械设备的停放场地,停放设备的安全性、便利性等。设计大风、暴雨恶劣天气条件的应急预案,在遭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之前对高支模体系加固等,如加设缆风绳等、检查基坑的排水等。加强与附近的施工单位协调沟通,设立信息互通制,合理统筹施工工期,减少相互施工的扰动,保证高支模施工的安安全和质量。

结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深入理解其技术原理与流程,积极应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管理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能够确保高支模施工的安全与质量,为房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在未来的房建工程建设中,持续关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将进一步提升房建行业的施工水平与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猛.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监测预警技术分析[J].广东建材,2025,41(02):143-146.

[2]肖顺兴.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4,(12):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