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森林抚育间伐意义、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吴洪敏 吴焱 罗艳
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浙江省丽水市 323300
摘要:森林抚育间伐是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功能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森林抚育间伐的生态、经济及社会价值,探讨了当前间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间伐强度控制不当、技术管理水平不足及生态效益评估体系不完善等,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如科学制定间伐方案、提高作业技术水平及完善生态监测体系。研究表明,合理实施森林抚育间伐,可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森林质量,生态效益,林业可持续经营
森林抚育间伐是改善森林生长环境、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措施。通过合理间伐,可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生长速率,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也能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保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间伐作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作业标准不规范、技术实施不到位、生态影响评估不足等。本文围绕森林抚育间伐的意义、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科学开展森林抚育管理提供参考。
一、森林抚育间伐的意义
1. 提高森林生长质量与生产力
森林抚育间伐能够显著提高森林生长质量与生产力。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森林中树木密度过大,会导致光照、水分、养分等资源竞争激烈。通过合理间伐,去除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以及竞争能力弱的树木,为留存树木创造更充足的生长空间。这使得留存树木能够获取更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根系也能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从而促进树木的直径生长和高度增长,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产量。例如,在一些人工林中,经过科学的抚育间伐后,树木生长速度加快,木材的材质得到改善,为林业产业提供了更优质的原材料,有效提升了森林的经济效益。
2. 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森林抚育间伐对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起着关键作用。过密的林分容易引发病虫害的大规模传播,因为病虫害在密集的树木间更容易扩散和繁殖。间伐可以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林内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同时,间伐还能调整树种组成,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不同树种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多样化的树种组成可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其更能抵御外界干扰,如火灾、极端气候等。此外,合理的间伐有助于森林更新,为幼苗幼树的生长提供空间和资源,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增强森林的碳汇能力与生态效益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森林抚育间伐能够增强森林的碳汇能力。当森林中树木密度过大时,部分树木生长缓慢,光合作用效率低下,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有限。通过间伐,去除生长不良的树木,使留存树木能够充分利用资源,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间伐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增加,进一步提升了森林的碳汇功能。
二、森林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
1. 间伐强度控制不当,影响森林健康
在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间伐强度控制不当是一个突出问题。如果间伐强度过大,会导致森林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林分密度骤减,使森林失去原有的生态防护功能。例如,过度间伐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因为森林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减弱。同时,过度间伐还可能使森林的小气候发生改变,影响树木的生长环境,增加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风险。相反,若间伐强度过小,则无法达到改善森林生长环境、提高森林质量的目的,森林中树木依然竞争激烈,生长受限,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难以有效提升。
2. 技术管理水平不足,作业规范性较低
技术管理水平不足和作业规范性较低制约着森林抚育间伐的效果。部分林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森林抚育间伐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准确判断哪些树木需要间伐,导致间伐对象选择不合理。而且,在间伐作业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例如,在伐木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对留存树木造成损伤,影响其生长。此外,一些地区在森林抚育间伐时,没有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导致间伐后林地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例如,某山区林场在一次抚育间伐工作中,因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临时招募,未接受专业培训,缺乏森林抚育间伐知识。作业时,他们仅凭经验选择间伐树木,许多具有培育价值的树木被误伐。伐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使用工具不当,致使周边留存树木树皮受损。此外,该林场未考虑山地地形,间伐过度集中在山坡一侧,导致坡面稳定性下降,雨季来临时,出现小规模滑坡,威胁周边安全。间伐后,林地更新工作滞后,整体森林抚育间伐效果远未达预期。
3. 生态效益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期监测
目前,森林抚育间伐的生态效益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期监测。在进行森林抚育间伐时,往往只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如木材产量的增加,而忽视了对生态效益的全面评估。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不全面,缺乏对森林碳汇能力、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等关键生态指标的系统监测和评估。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监测,无法准确了解森林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的数据难以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的真实变化情况。没有科学的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和长期监测数据,就无法为森林抚育间伐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不利于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三、优化森林抚育间伐的对策
1. 科学制定间伐方案,优化林分结构
科学制定间伐方案是优化林分结构的关键。首先,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树木种类、年龄、生长状况、林分密度等,运用先进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获取准确的数据。然后,根据森林的生态功能定位、立地条件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间伐方案。确定间伐强度时,要综合考虑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确保间伐后森林结构合理,既能满足森林生长需求,又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间伐对象选择上,优先去除病虫害木、枯死木、竞争木等,保留生长良好、具有生态价值的树木。
2. 提升作业技术水平,推广先进抚育间伐模式
提升作业技术水平和推广先进抚育间伐模式能够提高森林抚育间伐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森林抚育间伐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规范等。同时,鼓励林业工作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抚育间伐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实际作业中,推广先进的抚育间伐模式,如近自然林业抚育模式,模拟自然森林的生长规律进行间伐和经营,保留一定数量的天然更新幼苗幼树,促进森林的自然更新。
四、结语
森林抚育间伐对于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促进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间伐的生态与经济意义,探讨了当前间伐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对策。未来,应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建立完善的森林抚育管理体系,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水平,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彤悦,叶昌民,邓雨诗.森林抚育间伐在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渗透研究[J].花木盆景,2025,(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