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铁路货车轮轴检修标准化作业流程与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

李怡霏 谢玉春

陕西省安康市 725028

摘要: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货车的运行安全性和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轮轴作为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直接影响货车的运行安全。因此,轮轴检修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与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分析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铁路货车轮轴;检修标准化;作业流程;质量控制

引言

铁路货车轮轴是货车运行的关键部件,承受着车辆的重量和运行时的动态载荷。轮轴的状态直接影响货车的行驶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因此,对铁路货车轮轴进行定期检修和状态监测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轮轴检修作业流程存在标准化程度低、质量控制不严等问题,导致检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货车的运行安全。因此,研究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与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铁路货车轮轴检修标准化作业流程

1.1检修前准备

1.1.1资料收集与整理

在检修前,应收集待检轮轴的相关资料,包括即将拆卸轮对的属车信息、5T预警信息等。同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检修工作提供参考。

1.1.2工具与设备准备

根据检修需求,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镟面车床、轴承压装机、磨合机、轴承关盖力矩扳手等检修设备、以及清洗设备、探伤探伤、测量工具(轮对检测机、轮径尺、第四种检查器)等。同时,对这些工具和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校准(设备大、小修;工具校验日期),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1.1.3安全防护措施

在检修工作前,制定详细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穿戴劳动防护装备、制定应急预案(快速反应计划)等。确保检修过程中的安全。

1.2检修作业流程

1.2.1轮轴拆卸

架车作业完成后,使用吊具将整体转向架调运至分解区域,拆解转向架各部件,运送轮对至轮轴收入区域。便于后续的轮轴检修作业。

1.2.2外观检查与尺寸测量

收入检修区后,对轮轴进行外观检查、敲击检查,观察是否有裂纹、变形、磨损等缺陷。同时,使用测量工具对轮轴的关键尺寸进行测量,如轮缘厚度、踏面圆周磨耗、轮辋厚度、同一轮对轮径差值等。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轮轴是否能够通过不同级别的修程恢复其上线使用性能,不满足时及时回收报废处理。

1.2.3轴承开盖与退卸

判断待检轮对是否需要进行探伤作业(根据探伤周期判断)、轴承是否需要送厂检修、报废处理,达到上述所说条件之一者,全部进行开盖处理:将轴端附件全数清除,取下轴端螺栓和轴承前盖,送至配件清洗处。当轴承达到使用年限,使用轴承退卸机将其送厂大修、一般检修,检修不能恢复使用性能时,报废处理。

1.2.4探伤检测

外观检查和尺寸测量合格后,对轮轴进行探伤检测。常用的探伤方法包括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手工超声波探伤等。探伤检测的目的是发现轮轴内部的裂纹、夹杂物等缺陷。探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5车轮镟修

经探伤检测合格且车轮踏面出现擦伤、剥离、磨耗等影响车轮正常使用的情况时,将轮对运至镟床处,依据预定的工艺参数去除车轮表面的损伤层,恢复车轮踏面的外形轮廓及尺寸精度,使其符合运行要求。镟修完成后,再次对车轮相关尺寸进行复核测量,确保镟修质量达标。

1.2.6轴承压装

对待压装的轮轴进行清洁处理,确保配合面无杂质、油污。测量轮对轴颈及防尘板座直径、轴承内径,保证合适的过盈量,依据规定的压装力、压装速度等参数,将轴承精准地压装至车轮上,压装过程中实时监测压力变化,确保轴承压装到位且无损伤,压装完成后进行外观及转动检查,保障压装质量。

1.2.7轴承关盖

轴承压装完毕且检查无误后,将清洗干净的轴端螺栓、轴承前盖等轴端附件按原位安装回轮轴。使用扭力扳手对轴端螺栓进行紧固操作,确保轴承前盖安装牢固,密封良好。

1.2.8轴承磨合试验与涂漆

完成轴承关盖作业的轮轴,送至磨合试验台上。磨合过程中监测轴承的温度、振动等参数,判断轴承装配及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磨合试验合格后,对轮轴外观进行清洁处理,去除油污、铁屑等杂质,随后按规定对轮轴非配合部位进行涂漆防护,增强其防锈蚀能力。

1.2.9轮轴支出与储存

经上述各工序检修、试验合格且资料记录完整的轮轴,依据生产计划安排,运至轮轴支出区域,交付其投入转向架组装。暂不使用的轮轴,转运至专用的储存场地,做好防护措施,定期巡检,确保储存环境适宜,轮轴状态稳定,随时可供调用。

1.2.10记录与存档

在整个轮轴检修流程中,各工序操作人员需实时、详实记录所涉及的各项数据信息,包括轮轴的外观检查情况、尺寸测量数值、探伤检测结果、检修处理措施、零部件更换信息、试验数据等。所有记录应规范整理成册,以纸质及电子文档双重形式存档,存档期限依据相关规定执行,确保轮轴检修全过程可追溯,为后续检修、质量分析及运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铁路货车轮轴检修标准化作业流程与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2.1优化检修作业流程

我们可以对检修作业流程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处理。将检修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步骤,并为每个步骤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2.2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QM)

2.2.1使用SIPOC高阶流程图对轮轴检修工作流程及控制指标进行全面的梳理,步骤全面化,指标明确化。

2.2.2从轮轴作业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各个环节中运用6西格玛,过程中采用QC七大工具,如检查表、分层法、柏拉图收集轮轴各项工作数据、筛选出影响质量的问题;鱼骨、散点图,针对质量问题,确定问题导向的相关性后,逐层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直至得出根本原因。

2.2.3使用FMEA失效分析法,分析轮轴质量关键指标中还存在哪些潜在的失效模式、失效影响,按照1-10级考量失效严重度、发生率及难检度,计算出RPN风险优先数,分主次、分程度、分标准制定改善措施。

2.2.4使用防呆(错)法,面对分析得出的轮轴质量问题根因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从消除、控制、警告三个方向,运用断根、自动、复制、保险、相符、顺序、隔离、缓和、层别、警告十大原理制定改善措施,如标志板信息错误频繁,究其原因为输入信息量过大,采用断根、自动原理,更换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刻打机,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2.2.5建立ORP快速反应计划,明确轮轴检修作业过程中异常问题(如AGV小车故障)的探测方式、影响、上限及异常出现后的快速反应岗位、职责、时限、联系方式等,当出现生产、质量、物流、维修和安全等方面问题时,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使之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流程。

2.2.6以自工序完结为目的,通过制定改善措施、定期分析研究、面对问题再改善的持续性改善活动,做到不良品“不制造、不流出”,最终达到“自工序完结状态”。

2.2.7标准化作业演练,轮轴检修质量体系建立健全后,每天随机抽取一条轮对进行标准化作业演练。

3.结论

通过优化检修作业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的质量和效率。真正的质量不是靠制度约束,而是将“追求极致”内化为全员本能。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本质是思维土壤的质变。

参考文献

[1]张烽.自动化无人化技术在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中的应用[J].高速铁路新材料,2023,2(06):58-62.

[2]魏强强,李冰.国能铁路货车检修工艺技术标准编制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24):137-140.

[3]苗旺龙,苏军,李木存,陈银山.铁路货车轮轴智慧检修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2,(12):157-159.

[4]李战胜,李木存,阮奇海.铁路货车轮轴智慧检修方案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0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