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多方协同管理效率提升研究
张攀
新疆三联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 834000
引言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作为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凝聚了众多利益方的协作力量。多方协作的成效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质量、进度与成本控制。然而,现实中,尽管各方利益高度绑定,管理的协同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信息壁垒、责任划分模糊以及资源配置的滞后,成为项目管理中的顽疾。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如何打破这些管理瓶颈,提升协同效率,成为每个项目成功的核心要素。只有通过深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反思,才能够寻找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1 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核心要素解析
作为复合型项目,协同管理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简单综合,其本质在于项目各方主体的高效协同和顺畅联结。信息的交流、职责的有效和资源的动态使用是协同管理的三大内容和要素。协同管理的三要素不仅依靠标准化的工作过程和手段,同时更需要由相互尊重、理解而积累成的一种共享的协同文化,在统一目标下共同实现项目有效推进。协同的价值在人与人之间合作思维的高度共融共享中体现[1]。
2 施工阶段多方协作的现实挑战
2.1 信息交互壁垒的形成机理
信息流阻碍产生的原因并非单一技术层面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协调方面的问题。信息系统往往是不同部门彼此封闭,并且数据的共享和实时更新存在极差的滞后性。信息传递中往往存在沟通渠道不通畅或沟通表达存在误解,在语言和专业词汇多样性上导致各方的理解度存在问题 [2]。信息透明度缺乏导致信息不对称,一些数据未能及时传递给决策层面造成决策失算和资源浪费。打破信息流阻碍就需要源头解决信息流动不通畅的问题,进行技术平台整合,并优化沟通方式,畅通信息流。
2.2 责任矩阵的模糊地带识别
责任矩阵中的灰色地带,又称之为责任界限不清晰带来的责任范围不清晰,但任务归属较为模糊,在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往往出现工作职责相互掺杂,或是一个工作多个人管理,导致完成某项任务时存在着推诿扯皮的现象,如项目进行困难时,哪些人应该负责的问题就非常突出。责任矩阵的灰色地带不但挫伤积极性、阻碍任务完成,也对项目管理过程实施控制存在难度[3]。
3 协同效率的优化路径
3.1 流程再造的关键节点控制
协同效率提升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但是流程再造不只是对现有流程进行修改。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任何一个流程和节点都可能会影响到项目整体的协同效率,在进行流程再造的时候,需要把关键的节点找到并且进行有效地控制。例如,在整个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有的节点是项目资源整合调配,有的节点是项目信息传递,有的节点是项目的责任划分问题,通过对于这些节点进行精细的控制,一方面能提高项目执行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能避免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或是责任主体转移所造成的延误 [4]。流程再造包括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过程,缩减项目信息流动的路径,保证流程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与其他的环节有效衔接。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信息化监控、有效协作,将项目上的每一个节点的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关人员手中,这样便能够避免项目因为信息存在失真度和滞后性而造成的管理风险。合理设置任务节点、界定每一项任务所需时间以及主要责任人,不能让项目信息处于“空窗期”而成为项目延期的根源。要使整个流程变得畅通,需要对每一家参建单位的工作进行流程的适配性与融合,这样也能达到从上到下的层级沟通不脱节的目的,这样所导致的风险管控中流程不畅导致的管理混乱问题也会得到尽量的规避。
3.2 资源耦合的动态匹配机制
资源耦合的基本问题是项目各种资源怎样合理、经济地进行配置。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越是大型的项目工程其在不同时间节点中可配置的资源种类繁多,配置的过程越发困难。然而,资源的灵活性配置、有效时时刻刻的调度也是项目管理者头疼的困难之一。针对项目资源耦合进行优化,需要推行动态配置的机制,即对资源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进行灵活的配置,使其可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不同节点、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得以应用 [5]。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基于建筑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反馈实现对各种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控,提前预判对某一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资源紧缺或多余程度,进而对项目资源进行预警,同时也要提前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调配与优化,实现对施工队伍的有序组织及信息流转,使得资源使用情况更加及时与精准,避免出现某一单一资源供应或者单一资源供应公司造成在工程项目建筑过程中的风险。
3.3 冲突消解的技术干预策略
多方协同的建设项目必然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产生,不论是在利益的分配、责任的界定上还是工作团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摩擦。而冲突的存在如果不加以正确的管控很可能就会造成工期延期、成本上升,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整个项目的进度拖延。因此如何才能借助技术方法对冲突进行处理,这也是提高协同效率不能忽视的步骤 [6]。技术干预本质而言是一套全透明化的、实时监控项目现状与进展的平台,使得所有参与方都能够实时掌握项目的动态、资源的使用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技术方法实现冲突的预警与预测,能够在冲突发生的初级阶段就能将其发现及时化解。比如通过大数据掌握项目进度落后的部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通过提前的警告为管理层的项目决策提供支持,让小问题不形成大冲突。运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学习以前项目中冲突行为的规律,实现对未来冲突行为的提前预测,并能给出提前的解决措施。
结束语
协同管理是多方面、多层次利益综合影响的复杂过程,在施工阶段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不应简单地认为是技术上的问题,也不是某方面的某一特点,更多的是涉及各个协作体、涉及每一个管理阶段及深入分析的综合性问题,在信息沟通、责任分配、资源的相互结合的每个关键点都能决定工程的成败。改进管理方式、加强技术手段、相互协调、集中资源避免更多衔接上的冲突,是优化协同管理的方法。在协同管理过程出现困难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只有坚持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与创新,突破管理模式的瓶颈,才能使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更为高效快捷。
参考文献
[1] 张义娜, 朱硕. 基于穿透式协同控制的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电工技术 ,2024(S2):532- 535.
[2] 鞠春霞 , 宋先贺 .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 BIM 技术的应用探讨 [J]. 现代装饰 ,2024,592(23):43- 45.
[3] 贺宇仙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与交通运输效率的协同管理研究 [J].安家 ,2025(1):0022- 0024.
[4] 聂其星 . 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J].住宅与房地产 ,2024(35):86- 88.
[5] 赵玉冬 , 于福友 , 张保典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协同研究 [J]. 葡萄酒 ,2024(23):0181- 0183.
[6] 方向军 .EPC 模式下建筑项目管理协同研究 [J]. 广东建材 ,2024,40(11):170-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