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牧区教育现状的四年级数学除法教学优化路径
阿里木江·艾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玛纳斯县塔西河乡学校 新疆昌吉 832206
在农牧区教育背景下,四年级数学除法教学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以及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传统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探索适合农牧区特点的教学优化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四年级数学除法教学的概述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学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理解数的运算规律的关键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分数、小数以及代数的基础,四年级的除法教学主要包括整除、余数除法以及多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笔算方法,逐步培养运算的准确性[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平均分配和包含关系”的本质,帮助他们发现并解决与除法相关的问题;同时除法教学还强调思维训练,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与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除法的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契机,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于农牧区教育现状的四年级数学除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突出生活化与实践性原则
在农牧区教育背景下,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多来源于农村生产,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脱离实际,容易造成理解困难,因此教学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生活与生产资源,将除法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平均分配”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分苹果”“分羊群”“分草料”等贴近生活的情境来理解,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还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亲身体验除法运算的意义,提升数学学习的实践性,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从而形成稳固的概念,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循序渐进,注重基础性与思维性原则
农牧区四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欠缺等问题,因此除法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的原则,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乘除关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然后逐步过渡到多位数除法,避免过快推进而造成学生畏难情绪,同时在夯实运算技能的基础上,更应注重思维的培养[3]。教师要通过启发性提问、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多样解题思路,让学生不仅“会算”,更能“会想”,例如在解决应用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尝试多种方法,从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三、基于农牧区教育现状的四年级数学除法教学优化路径
(一)强化动手操作
在农牧区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基础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四年级除法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是非常必要的教学路径,动手操作能有效弥补学生在直观经验上的不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形象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物品、摆卡片、画图等方式,将除法中的“平均分配”、
“包含关系”直观展现出来,尤其在面对较大数值的除法学习时,动手操作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感,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学生逐步从感性经验过渡到理性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通过强化动手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农牧区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他们在除法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大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量感,例如当学生学习十万、百万等大数时,可以准备若干小棒或纸片作为计数工具,教师引导学生将十个一捆绑成“十”,再将十个十绑成“百”,逐步过渡到千、万的堆叠,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有 100000 根小棒,平均分给 100 个学生,每人能分到多少?”让学生亲手操作分组或用摆放的方式模拟分配过程。在操作中,学生逐步体会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能直观理解除法运算中“把大数平均分”的意义。
(二)注重基础训练
在农牧区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良、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在除法学习中,容易出现概念模糊、运算错误率高等情况,因此教学中必须坚持“注重基础训练”的原则,基础训练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练习,更是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学生掌握运算的基本方法,在除法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夯实乘除法互逆关系的理解,强化口算、笔算的基本功,逐步建立规范的运算步骤,通过反复的基础训练,学生能够克服粗心、思维跳跃的习惯,形成扎实的数学素养,此外注重基础训练还要结合农牧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减少机械重复,注重方法指导与思维引领,让学生稳固掌握基础,逐步提高思维能力,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又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使用量角器测量和画角的基本技能,这一过程与除法中的基础训练具有相似性,体现了扎实基本功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熟悉量角器的刻度,反复训练从0 刻度线对齐顶点开始读数,确保方向和位置的准确。
四、结语
基于农牧区教育现状的四年级数学除法教学优化路径,需要在尊重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坚持生活化、基础化与思维化的统一,通过强化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注重基础训练,学生能够逐步夯实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帮助农牧区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也为其后续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促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 郑静 . 结构化视角下计算教学新路径——以小学数学除法教学为例 [J]. 数学大世界 ( 下旬 ), 2022(10):56-58.
[2] 关妙钰 . 基于除法运算法则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研究 [J]. 数学之友 , 2024(16).
[3] 刘荣.小学数学解题中除法知识点的应用与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 , 2022(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