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与新中考情境策应探讨
秦晓艳
云南省大姚县第一中学 云南 大姚 675400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备受瞩目的重要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多元化,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多方面素养的重任,其教学模式的革新迫在眉睫。新中考改革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呈现出跨学科融合的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意义深远。
二、深度启思: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思维启迪
(一)学科知识融合激发多元思维
1. 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语文教材中的诸多文学作品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信息,与历史学科紧密相连。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这篇千古佳作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彼时他历经仕途挫折,心境复杂。在教学中,教师若单纯讲解文本词句、修辞手法,学生只能浅尝辄止。若融入历史背景知识,如介绍北宋朝廷党争激烈,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新党排挤,被贬黄州后心境由苦闷彷徨渐趋旷达超脱,学生便能理解苏轼为何借赤壁古战场凭吊历史、感慨人生。
2. 语文与科学学科融合。在初中语文科普文教学中,与科学学科结合相得益彰。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文章介绍物候学知识,阐述动植物、自然现象与气候、农事活动关联。教学时,教师仅就文本梳理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学生难以把握精髓。若引入地理学科知识,讲解不同纬度、经度、海拔地区气候差异成因,像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寒冷干燥,高山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植被呈垂直分布等,学生便能理解文中“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背后地理原理。
(二)问题导向驱动批判性思维
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巧妙创设跨学科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运用多元知识剖析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盲目跟从,敢于质疑权威与常规。学生在解决这些跨学科问题时,需整合不同学科思维与知识。他们运用历史知识理解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塑形,凭借社会学理论剖析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借助心理学剖析人物行为动机。在深入探究中,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如质疑封建科举制度存在合理性,反思社会冷漠对人性的戕害,不再单纯从文学技巧欣赏文本,而是从社会、历史、人性多维度审视作品,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为应对复杂现实问题储备能力。
三、广度践行:跨学科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拓展
(一)教学资源整合拓宽学习边界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丰富跨学科知识“火种”,教师需精准挖掘。如在教授《苏州园林》时,紧扣文本对园林布局、景致描写,融合美术学科透视、构图知识,剖析园林营造美学意境;引入地理学科中江南地区气候、地形特点,阐释园林设计因地制宜,依水而建、借势造景缘由,让学生领悟园林艺术与自然、人文融合精妙,深化对课文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学习体验
项目式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中独具魅力,它以项目为依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以“家乡文化探究”项目为例,教师设定任务: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本展现家乡特色文化的宣传手册。各小组需进行多方面调研,运用语文知识撰写文稿,描绘家乡风土人情、历史传说、传统习俗,如描写家乡古老庙会,展现热闹场景、独特仪式,语言生动鲜活;借助历史学科追溯家乡发展脉络,挖掘古遗迹、名人故事背后历史渊源,比如探寻家乡古桥建造年代、历史变迁。
四、新中考情境策应: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指向
(一)新中考语文命题趋势解读
在教育部颁布相关文件已明确指出,中考命题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化跨学科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如在部分地区中考改革方案中,强调语文试题应融入历史、地理、科学等多学科元素,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展现知识关联性,促使学生知识迁移与灵活运用,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奠基。
(二)跨学科教学助力中考应对策略
跨学科教学促使学生打破语文单一学科知识框架,构建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系统体系。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跨学科“线索”,如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以历史朝代为轴,串联起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文学发展脉络。像唐朝诗歌鼎盛,与国力强盛、科举以诗取士、文化开放包容紧密相关;宋朝词风多样,源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族矛盾复杂。结合地理知识,明晰诗词中地域风貌成因,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背后西北干旱荒漠景观。数学、物理等学科思维方法也融入其中,分析说明文逻辑结构类似数学解题思路,条理清晰呈现知识。如此,学生整合知识碎片,搭建知识网络,面对中考跨学科基础知识考查,能精准调用多学科知识,辨析词语运用、理解文本背景信息,提升答题准确性。
面对新中考,跨学科教学精准锚定命题趋势,助力学生应对。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打破语文单科框架,融合多学科知识,助学生从容应对跨学科基础知识考查;强化阅读写作能力,提供多元视角解读文本,融合多学科知识于写作,提升读写水平;培养综合素养与应试技巧,以跨学科问题情境、项目式学习锤炼多维能力,融入应试技巧培养,实现素养与应试双赢。
参考文献
[1] 蒋兴超 .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跨学科考查的核心指向——以近三年全国中考语文跨学科试题为例[J]. 中学语文教学,2024(09):72-76.
[2] 王丹 . 跨学科学习视角下初中语文宋词教学研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4.DOI:10.27230/d.cnki.gnmsu.2024.000659.
[3] 齐沁儿 , 叶丽新 . 中考语文试题的跨学科倾向:理解维度与实施空间 [J]. 语文学习 ,2021(05):69-74.
作者简介:
秦晓艳(1986 年-)女,彝族,师范大学,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