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下安徽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王凤仪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
一、研究背景
休闲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支柱。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由量转质,消费者需求升级以及科学技术革新,休闲旅游不断寻求突破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安徽省近年来通过推进系列政策引导多元业态融合创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休闲旅游核心竞争力。2025 年省内着力构建“一区三圈四带”发展新格局,同年省级财政通过“市县主体、省级奖补”模式,联动发放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文旅消费券,针对不同业态实施差异化补贴标准。安徽省通过政策精准引导与市场创新实践双向发力,构建了文化赋能休闲旅游的完整生态链。
二、安徽省休闲旅游产品现状
下面运用SWOT 分析法对安徽省休闲旅游产品现状进行分析.
(一)休闲旅游产品发展优势
1. 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安徽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既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世界级山岳资源,也有长江、淮河等水域资源、还有龙泉洞等溶洞幽谷资源;安徽人文资源深厚,作为徽文化发源地,安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百项,徽剧、黄梅戏、花鼓灯等传统艺术形式具有广泛影响力。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安徽区别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2. 融合创新业态涌现
以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安徽省休闲旅游业态呈现多样性。如霍山县以漂流为支点发展“亲水经济”,创新开发安徽省首个溪降景区,引入峡谷瀑降、岩壁魔网等差异化项目,突破传统避暑游单一模式;黄山市徽州区灵山村通过多村联动模式,打造总面积达 12.45 平方公里的“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形成文旅、康旅、农旅、体旅、交旅五大功能组团,延长了游客过夜时间。
3. 交通网络优势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有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客源市场优势明显,紧邻长三角高消费城市群,依托 3 小时高铁圈覆盖超 2亿人口,为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提供了庞大的客源基础。
(二)休闲旅游产品发展劣势
安徽省休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劣势:第一,产品结构存在不合理。多数景区仍以门票经济为主,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景区之间联动性不强。第二,基础设施尚存不足。城郊及乡村休闲基础设施设备尚需完善,主要表现为交通微循环、休闲旅游产品设施设备。第三,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不高。目前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兴领域面临人才断层,休闲旅游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部份景区景点存在多头管理问题,权责交叉、分工不明确。第四,品牌建设与营销不足。安徽休闲旅游品牌辨识度低,形象不够鲜明。在数字化营销方面,除黄山、九华山等头部景区外,近年来也有景区依托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获得知名度,不过存在游客转化率低及热度持续时间短等问题。
(三)休闲旅游产品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将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方案》,每年安排 20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旅融合项目;亳州获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获中央财政 3 亿元配套资金。国家政策不仅为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还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2. 市场前景广阔
疫情后,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他们在闲暇之余更愿意走出家门走出电影院等娱乐设施进行体验类活动,从中感知生活的美好。这也使得他们对闲暇时间有了更多的游玩规划,年轻客群越来越热衷夜间出游,推动休闲旅游的时段延展。
3. 科学技术助推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旅游行业带来了颠覆性改变,例如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业态动态优化,VR/AR 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成为说好文化故事的有力工具,通过虚拟场景的打造,将古代及现代的故事情节生动还原,
给人们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4. 省际区域协同发展、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客源互送、标准互通,安徽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旅游惠民一卡通”,覆盖 3A 级以上景区 150 家,2024 年相互输送游客超800 万人次。省际之间合作是拉动客源的有效手段。
(四)休闲旅游产品发展挑战
安徽省在休闲旅游产品发展上面对的挑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替代性产品威胁,休闲类游客愿意为旅游付出时间代价,也愿意尝试对他们有利的放松身心的活动,这使得替代性产品包括国内和国外休闲旅游资源;第二,需求快速迭代带来的风险。经济发展带来社会快节奏化生活,信息更新速度快且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兴趣很容易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旅游行业直接反映为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而建设后的旅游产品很难做出硬件设施上的快速应变。
三、安徽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深度挖掘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市场,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一味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是应该探寻休闲旅游产品保持吸引力的卖点。当地文化无疑就是最好的“灵魂”。文化植入产品并非简单的堆砌而需在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元化设计产品体系,做好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及衍生产品。如歙县徽州古城沉浸式实景演出《徽州府有喜》,观众随剧情移步换景,感受古徽州变迁,古城的徽州历史博物馆内,以馆藏一级文物“初登第,得意回”石刻为起点,观众手持通关文牒,体验古代文人高中进士后的游街盛景。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景区所在城市、周边城镇及周边景区的交通通达性,这是客源多少的决定因素。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可采取景区接驳车预约的方式,做好游客的往返服务。政府或者企业可开展工作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激励政策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定期不定期进行服务跟踪及时发现对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强化产品品牌,树立鲜明形象
强化品牌意识,凝练休闲旅游产品内涵,比如罍街以当地方言“炸罍子”表示热情好客为切入点,唤醒了本地游客的情感记忆,提起了外地游客的兴趣,将省内名小吃及特色餐饮、非遗制作工坊引入街区,使得其地方色彩更为浓厚。每逢中国传统节日罍街以路演形式进行传统曲艺、传统杂技等表演,还原古时节日景象,可以说是城市文脉合理开发与保护的经典案例。
(四)加强区域联动,促进融合发展
省内全域旅游的打造既可以从空间上联动,也可以从主题的角度联动,比如在皖南地区以“徽州古道群”为主题联合古道途径城市进行宣传和活动设计,将沿途非遗、徽商故事融入其中,形成休闲旅游线路,完善游客体验。持续推进休闲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及时解决融合中存在的人才及设施设备等不足,比如可与高校合作培养行业急需人才,根据休闲旅游产品的需要定制设施设备。
参考文献:
[1] 戴斌、李仲广、肖建勇 . 游客满意论:国家战略视角下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进程[M]. 商务印书馆,2015.6
[2] 杨莎莎、黄婉华、邢梦昆 ." 低密度 + 高质量 " 旅游导向型休闲度假景区规划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2):63-65.
[3] 李凡、高霖 . 场景创新驱动大理州旅游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2025(5):124-126.
[4] 田芳. 休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探析[J]. 西部旅游,2022(6):91-93.
[5] 史杜芳 . 安徽旅游演绎品牌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9):51-5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基于城市文脉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项目编号:2023AH0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