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育中田径训练新模式探究
杨圣毅
益阳博雅高级中学413000
前言:从目前来看,很多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模式,都存在缺乏针对性,而且较为单一和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不能在专项技术方面进行突破。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要采用全新的训练模式,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训练对策。并在训练过程中融入更多有趣的形式,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运动成绩。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田径训练模式的不足
(一)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田径训练是采用的“一刀切”的模式,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训练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运动水平,来制定出适合他们的运动方案。不但加重了他们的运动负荷,而且无法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专业技能,甚至降低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训练的模式较为单一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训练模式单一化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训练和比赛方面,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没有对训练的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容易对体育田径训练产生厌烦的情绪[1]。
二、高中体育教育中田径训练新模式
(一)将田径训练和游戏模式进行结合
为了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促使他们的身心更加放松,体育教师可以将田径训练和游戏模式结合在一起。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田径游戏。促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技能,并做到灵活应用。
比如在田径短跑运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爆发力,提高他们的速度,教师要设计出各种短跑的游戏,包括障碍跑、接力跑、快速高抬腿跑等等。举个例子,在快速高抬腿跑的游戏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爆发力的训练。将他们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比拼,平行站立,距离 2m,听到口令之后以高抬腿的姿势前进。并要求他们在跑步的过程中,挺直背部、前脚掌着地,快速交替抬腿。同时将膝盖抬起,促使身体保持平稳。比一比谁用最快的速度达到终点,获得胜利。而且教师要用掌声控制抬腿频率,训练他们的变速反应能力。在有趣的高抬腿跑训练中,也强化了学生的爆发力、反应速度等,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在田径中渗透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是田径运动中的重要部分,其关系到学生的运动表现、技术动作以及预防损伤等等。而且所有田径项目都需要在动态、静态中维持一定的平衡,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力量的训练。核心训练主要针对核心肌群以及附近区域的深层次小肌肉,在平时的训练中,可能会忽视位于身体深层的小肌肉群,教师需要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和计划中。
可以进行分层次训练,从静态到动态,由浅到深进行训练。比如第一个阶段让学生开展静态稳定性训练,动作包括了平板支撑,并要求学生进行腹式呼吸。第二个阶段则让学生完成投掷球、单腿平衡垫站立等训练,提升他们的动态平衡能力。第三个阶段要让学生采用振动板或者平衡垫,单腿站立抛接球。或者是轻负荷训练,比如 1——2 千克的哑铃侧屈,从而激活学生的肌群[2]。
总的来说,核心力量训练要安排在整个田径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激活” $$ “强化” $$ “整合”的训练顺序,将核心力量和田径运动结合在一起。不但减少身体的损伤,也强化他们的运动能力。
(三)开展田径运动比赛和测试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也要开展一些比赛和测试。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运动积极性。并促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身心素养。在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方面,均得到一定的强化。
比如在跳远运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将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是女生组,第二组是男生组。在比赛开始之前,先让他们完成热身的运动。然后要求男生组和女生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跳远的动作,并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记录。开始时让两个小组的学生站在相应的位置上,再分别跳到一个所设定的距离。其中男生组为 3.5m ,女生组为 3m。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跳到了 4.7m 和 5m ,然后教师再让他们分别在这样的距离上,站好位置同时用手撑地进行测试。除了记录绝对距离,也通过撑地测试考查学生的爆发力、协调性等。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制作出进步曲线图,以起到激励他们的作用。设置“个人进步奖”、“个人最佳突破奖”等等,促使他们能超越自我而非单纯地横向比较。
(四)利用信息技术制定针对性方案
因为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目标都有差异,所以教师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制定出个性化的田径训练方案。从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变过去“一刀切”的训练模式。而且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出学生的训练需求,生成更加适合他们的训练计划。比如在田径运动中,教师要让学生采用可穿戴设备,包括惯性传感器等,获取各种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深入分析学生的肌肉结构、力量爆发力以及运动轨迹等一系列数据。优化他们的训练负荷、动作频率,强化了运动的效果。再比如,在耐力训练和速度训练中,人工智能分析了学生的跑步步态。找出他们在步幅、步频以及踏步角度等不同方面存在的不足,形成纠正的对策。此外,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学生生长突增期(比如每年长高超过 5cm),从而自动调整力量训练,促使负荷降低 15% 左右,避免学生的骨骺被损伤[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育中田径训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其中融入游戏等有趣的形式,并且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定期开展田径比赛或者测试,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从而提高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 邹英 , 汤迪 . 可穿戴智能设备在高中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13):114-117.
[2] 杨华杰 . 高中体育教育中田径训练新模式探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12):176-178.
[3] 张年雷.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田径 ,2025,(06):26-28.
作者简介
姓名: 杨圣毅
出生年月:1989.11
性别:女
籍贯:湖南长沙
邮编:413000
单位:益阳博雅高级中学
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学历: 硕士
研究方向: 高中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