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探析
黄彩媚
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
【摘要】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只有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师们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探索,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思维逻辑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阶段。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专注、自觉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优化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气息。教学氛围如一池清水,碧波荡漾,妙趣横生,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传统的课堂提问一半不外乎就是老师展示问题,懂的学生举手回答,或者老师特意指定学生回答。这样的弊端是容易导致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越来越不愿意思考问题,觉得回答问题都是优生的事。尤其初中生,那种好胜心没有小学强烈,举手回答问题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面?我这几年经常会采用抽签回答的形式。就是把全班的学号写在纸条上,放在盒子里,抽中谁的学号,就谁来回答问题。因为抽签是随机性,大家机会有一样,那就促使了全班同学都不敢轻易开小差。回答不出来是小事,丢脸可是大事。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随机抽签的形式,对于一些机械记忆的检查是比较有效。机械记忆效果与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只要学生重视了,效果是明显的。加上我经常会让前面答对的同学来负责抽签,学生特别感兴趣,这也是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一种奖励。有时为了活跃气氛,在报学号的时候,明明抽到的学号是26号,我会说成“30……减4”,或者说“是个两位数,偶数”,然后才报出正确的学号。这样的一惊一乍,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谁也不敢开小差。
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偶尔还会进行传物答题的小游戏。就是老师播放音乐,学生传物,物品停在谁的手上,谁负责回答问题。这种游戏大多用在古诗背诵或者文言文翻译检查的时候,看起来是浪费时间,但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的全员参与度高,课堂效率就得到一定的保障。何况在高度紧张的游戏氛围下,必须对所记忆的内容比较熟悉才能准确回答出来。如果记得不够熟练,一紧张就啥也忘了,这也就无意中强化了记忆的重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听说读写,还可以是开心游戏下的检查。游戏结束后,作文的素材也就有了——让学生领悟到人生的哲理: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二、设立对手对抗赛以及小组合作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这也是老师们一直探索的方向。而向最近距离进攻是最容易让学生享受到胜利的喜悦感和成功感。每学期我都会给每个学生根据连续几次大型考试的成绩设立对手,两个成绩最接近的两个为对手。因为实力相当,所以学生才有动力去想办法超越对手。每天一个小测试,可以是一首古诗的默写,可以是几句重点句子的翻译,也可以是一篇阅读文段的练习。赢的同学积2分,平的每人1分,输的零分。一周下来算总分,两个对手之间赢的同学可以免这个周的周末作业或者减少一点作业;如果积分打平,每人减一半作业。因为有减免作业的措施,所以大部分学生每天的测试都能认真准备,谁也不想输。以前对手对抗用在期末考试前三周才开始,这学期尝试从第七周开始举行,并且在每个班级的后面用大红纸张贴比赛情况,让全班同学知道自己的每周PK情况。PK的跨度比以前长了十周,但没有出现疲倦期,看来这个执行是可行的。
除了对手对抗赛的形式,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全班55个同学分成十一个小组,每组都有优、中、差三个层次,成绩最好的作为组长。每天布置一个小任务,让组长负责检查组内的四个成员,组长的作业由我来检查。这样既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又能发挥优生的作用。设立捆绑式奖励,具体方案:小组5人语文成绩名次和前一次考试名次进行对比,得出名次进退多少,累计5人的进退名次,如果是结果是正数,每个组员奖励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进步最大的3组的组长另外再重奖。这样捆绑式的奖励,让个别比较懒散的学生也尽量认真去对待每次作业,假如自己退步得比较多,会导致整一个组的成员都拿不到奖励,谁都不愿意成为组内的“罪人”。经过实验,这样的小组捆绑式奖励有一定的效果,小组长在检查同组成员的同时,对自己也是有一定的促进。
三、结论
德国健康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清代教育家颜昊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我们应在综合考量了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教师特长、学校条件等各方面条件的情况下,创新性的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从而适应新阶段的课程改革的要求。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丰军梅. 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新智慧, 2023, (31): 106-108.
[2]白彦云.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 (10): 88-90.
[3]邓政.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技巧应用[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3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二). 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 2023: 2.
[5]杨敏敏. 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C]//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第四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 山东省临沂市第四十中学; 2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