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作者

宋宇宁

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镇中心小学 1104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开篇阐述理论基础,涵盖跨文化交际理论,明晰其概念、要素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解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关系,凸显文化教学融入英语课堂的必要,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探讨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深入剖析现状,指出教师跨文化素养欠缺、教材文化内容单薄、教学方法单调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策略,从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活动到完善评价体系,全方位助力学生跨文化意识提升。经案例验证,证实策略有效性,为小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教学策略

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学生接触外语的启蒙阶段,培养其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然而,当下小学英语教学在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诸多困境,严重制约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深入探究跨文化意识培养理论,剖析现存问题并寻求有效解决策略,对革新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意义非凡,这也正是本研究的核心出发点与落脚点。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1.1 跨文化交际理论概述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放在小规模英语课堂来说,就是指小学生跨越汉语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交流。跨文化交际包括内容很多,例如语言符号,小学生除了单词语法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学习词汇背后的交际文化,例如dragon这个词在西方国家翻译为中文就是龙,在中国龙是吉祥物,但在西方国家,人们对dragon这个词充满了憎恨之意,与中国所赋予的寓意大不一样;还有非语言符号,例如动作语言和表情,例如耸肩,西方文化中的意思为不知道或无奈,但与中国所包含的意思有本质上的差异。

1.2 语言与文化关系理论解读

语言来源于文化,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容器,英语语言中许多词语都表达英语国家的历史、风俗、观念等。语言反过来又会影响文化,人们的不同观念受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英语的表达习惯、结构都不同。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文化教学,使学生对语言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英语国家节日、民风民俗等文化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教会学生相关的词汇、句子,使学生了解英语语言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1.3 小学生认知发展理论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小学生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中,十分好奇心强,对于新事物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直接的方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做到生动直观。通过播放英文儿歌、童谣等方式介绍英语文化韵味,在这种方式下,以小学生形象思维为发展主导的认知模式,引起小学生想要探寻英语文化的心理。随着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组织学生开展组与组之间讨论、角色扮演等一系列形式,让小学生开始思考存在文化差异的疑问,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萌发出跨文化的抽象思维,一步步将跨文化意识种入学生的心中,为实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与问题剖析

2.1 教师跨文化素养不足

部分小学英语老师自身跨文化知识含量较少。在教师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对英美文化浅尝辄止,讲解单词、课文时缺少对文化的更深层次的解读。教师在英语文化的教学方面能力不足,即便有跨文化方面的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将其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授课方式显得生硬,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体会文化的不同,引起学生兴趣。

2.2 教材文化内容呈现问题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大多从知识为先的理念出发,偏重于知识和语言的输出,将跨文化内容涉及相对较少,且面积也相对较小,在教材中提供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进行不同文化研究和发展的渴求。此外,有些跨文化内容涉及太旧,一些案例、现象、情况以及观念未能与当前国家英语所提倡的理念和使用一致,一些现象如英语国家的核心家庭类型未能及时更新成当前家庭状况多样化,核心家庭只是其中之一。

2.3 教学方法与活动单一

在教学手段上,大多为教师讲授式,学生在听和看中接受知识,体验式和参与式教学形式较少。课堂教师照本宣科式地讲述文化知识,学生不易产生深刻的体验。跨文化课堂活动内容往往多限于简单的图片介绍、课文朗读,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精神,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主题演讲、英文短剧表演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更多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唤起学生更多的跨文化意识。

2.4 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主要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考查,比如词汇拼写、词法、句法的运用等,而很少对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作出关注和测试,跨文化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甚至微不足道。那些极个别跨文化知识的考题通常也是对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的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考查到学生理解文化差异能力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3.1 提升教师跨文化素养

学校定期举办教师跨文化交际知识讲座,聘请文化研究学者以及出国任教多年的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全面讲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知识,扩宽教师的视野;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自修,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观看网上教学视频、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扩充知识,学校也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出国交流、观摩学习的平台,亲身参与,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为自己的实践积累丰富的素材和经验,使跨文化教学能力得以提高,在课堂上能够生动、正确地传递文化知识。

3.2 优化教材文化内容

教材编写人员应加大对跨文化内容的编排比重,对单元进行设计,选取具有多样化文化主题,在文化内容方面时刻跟紧时代,将时下英语文化更新进来,对于教材中关于家庭生活描述要包括单亲家庭、同性伴侣等家庭结构。同时建立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简单的文化现象编排在前面,把复杂的文化含义编排在后面。而在教师使用教材时,还应该潜心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文化补充,比如英文绘本、文化纪录片视频片段。

3.3 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

情境教学法,在模拟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中设置任务。例如设定机场入境场景,学生分别扮演机场关员、游客,用英语进行交流,了解各国入境的程序、礼节等内容的不同。设置项目制学习任务,作业内容为了解英语国家传统手艺项目,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搜索、查找、实地考察、制作手工并讲解的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升跨文化体验。

3.4 完善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评价指标,将学生跨文化知识掌握、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表现纳入其中。考查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差异的分析能力,在模拟交际场景中的应对表现等。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传统纸笔测试外,增加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跨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

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剖析了相关理论基础,揭示了当前存在的教师素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培养策略。期望通过提升教师能力、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活动与完善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小学生跨文化意识,为其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多元文化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J].校园英语,2024,(52):168-170.

[2]王姹萍.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J].英语教师,2024,24(2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