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策略
牛迎梅
陕西省神木中学
引言: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以往教学模式局限,构建有效教学体系成为教师关注焦点,问题导向教学强调以问题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重构教学组织形式。基于问题导向理念下高中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实施路径,通过现状分析、结构优化和评价反馈三个维度构建完整教学策略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问题导向下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现状分析和思考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缺乏整体性思考,教师经常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机械教学,未能将单元知识点有机联系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片段化,难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缺乏系统性规划,多数问题停留于知识点巩固层面缺乏挑战性和开放性,无法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教学组织形式偏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学习体验感不强,单元教学评价机制不够科学,过分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过程性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纵观问题导向教学应用现状可以发现问题质量不高、问题组织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问题导向教学重要性,但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实施,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无法充分发挥问题激发思维作用,单元教学结构设计缺乏整体规划,知识点衔接不够自然并且内容呈现过于零散,难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部分教师虽然已开始尝试将单元内容进行重组,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所以效果不够理想。当前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创设不够真实和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难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与探究欲望,课程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支持问题探究活动材料不足,技术手段应用有限制约问题解决深度,跨学科问题设计较少,难以实现数学知识在多领域综合应用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培养。
二、问题设计中高中数学单元结构优化和重组
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此核心问题应具备足够深度和广度,能够覆盖单元主要知识点并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基于核心问题构建问题链,通过子问题层层递进形成完整问题网络,重构单元内容组织方式,打破以往教材线性编排模式,按照问题逻辑关系重新组织单元内容。优化教学流程设计,采用问题提出—探究分析—知识建构—应用拓展模式,每个环节均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课前设计引导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课中设计探究性问题促进深度思考,课后设计延伸性问题拓展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应用,结合翻转课堂、小组协作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度。问题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和梯度性,基础性问题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挑战性问题满足优秀学生需求,单元结构优化应重视知识点间联系,通过问题串联各知识模,形成知识网络,单元教学资源配置应当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整合,包括习题设计、课程材料等形成资源集合,为问题探究提供支持。
以人教 ΔA 版必修一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单元结构化教学为例,可以围绕变化率如何影响函数特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该单元可以重组为三个问题模块:其一为指数增长现象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究指数函数概念和性质,其二为对数关系如何刻画指数关系逆过程,通过建立指数与对数互逆关系构建完整认知体系,其三为指数与对数模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设计探究性问题如某细菌按每小时翻倍速度繁殖,如何用函数描述其数量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指数增长规律,或地震强度每增加一级,震级增长多少倍,探索对数刻度意义。教学中可以借助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收集人口增长、复利计算等实际数据构建指数或对数模型并进行分析预测,体会数学思想应用价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问题实践后高中数学单元评价反馈和调整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应多样化,结合测验、作业等形式,避免试卷评价局限性,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策略,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设计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问题解决过程、思维变化轨迹等内容形成完整学习记录,建立即时反馈机制,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提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元认知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基于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针对评价发现问题修正教学设计,完善问题设置优化教学流程,评价反馈应注重激励性,肯定学生进步增强学习信心,建立单元教学反思机制,每单元结束后教师进行系统反思,分析问题设计有效性、教学组织合理性等方面,总结
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以人教 A 版必修二第九章《统计》单元评价体系可以构建为三维评价模型,知识维度评价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情况,能力维度评价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能力,素养维度评价学生统计思维形成和应用水平。具体实施中可以设计统计调查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如校园餐厅满意度调查或班级学习时间分配情况,完成从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到分析报告全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如何设计有效问卷、选择合适统计量等关键环节,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全面反映学习成效,反馈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样本代表性理解不足时可以增加典型案例分析,若学生数据处理方法单调则引入多种统计图表比较活动。
结论:
问题导向下高中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究表明,通过科学设计问题链、重构单元内容组织、完善评价反馈机制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该教学策略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碎片化学习向整体性理解转变,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并提高数学学习效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不同数学内容领域中问题导向教学差异化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 廖警 容蓉 . 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J].2024.
[2] 闫亚东 . 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J]. 吉林教育 ,2017(26):1.
[3] 看召多吉 . 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J]. 文渊(高中版), 2020, 000(006):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