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司飞机退租成本控制路径探究
梁幸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510470
一、引言
在航空运输市场中,飞机租赁业务极为普遍。航空公司通过租赁飞机,既能降低固定投入,又能灵活调整机队规模,及时引进新型飞机以适应市场需求。但当租赁期结束,航空公司需按合同约定执行退租流程,此过程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商务环节,成本高昂。近年来,随着经营性租赁飞机逐步到期,各航空公司飞机退租规模逐年增大,退租成本问题愈发凸显。如何有效控制飞机退租成本,已成为航空公司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二、飞机退租成本的构成
不同航空公司对于退租成本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此文仅探讨为满足合同要求而产生的成本,不含因飞机正常维修需要而产生的费用。
2.1 退租检及大修费用
目前我国经租飞机的首租期一般为 12 年,与飞机的 C 检(甚至是结构检)匹配。但由于合同约定的退租条件,退租检涵盖的内容远比C检或结构检多得多,具体体现在自有改装恢复、为满足 FAA 或 EASA 要求的改装、客货舱整新、结构修理重修等方面。此外,航材部件修理取证,发动机及 APU 为满足退租条件而额外采取的送修,对退租成本都有较大的影响。
2.2 大修调整金 / 补偿金(Maintenance Adjustment/Compensation)
依据飞机资产管理要求,如租赁飞机自新交付,原则上退租时需保证飞机状态与新机交付一致,若未完成大修,则航空公司需根据合同约定向租机公司支付一定数量的飞机调整金。大修调整金通常包括机身、发动机、发动机寿命件、APU 和起落架。在满足退租条件的情况下,航司可通过对比调整金与修理费用,选择支付其中一项。
2.3 延期租金
航空公司需按时退租,超期将产生罚金,在飞机租赁引入中国的初期,延期租金最高可达正常标准的 2 倍。随着飞机租赁的发展,我国航司已逐步通过自身谈判能力,在合同签订时与租机公司争取到较少的罚金。但对于航司而言,退租检停场期间,航司非但不能运营飞机而获得收入,还得支付额外的罚金,显然增加了退租成本。
2.4 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包括出口适航证申请、DAR/CAMO 聘请、试飞、孔探等;间接费用涵盖办公用品、监修差旅等。虽单项金额不高,但累计后同样不可忽视,如DAR/CAMO 聘请费用可达数万美元至数十万美元。
三、飞机退租成本的影响因素
3.1 租赁期限的选择
租赁期限对退租成本影响显著。租期长短直接关系退租检成本与发动机大修成本。以空客 A320 飞机为例,若合同规定退租时需完成 8C/12Y,当航司的维修方案中 C 检间隔为 18 个月(部分公司为 24 个月),12 年租期可使退租检8C 与正常检修合并完成。但租期超12 年,会导致8C 重复执行;租期不足12 年,则8C 提前执行,均造成成本浪费。
3.2 租赁合同条款
国内飞机租赁业务起步晚,航空公司多采用租赁公司合同模板谈判,易陷入合同陷阱,承担额外风险。不同租赁公司合同要求差异大,执行困难。例如退租条件中,若规定飞机需满足 FAA/EASA 运行要求,航空公司需承担其他局方的改装费用和自有改装的恢复费用,不仅成本高,还可能因改装周期长导致延期交付。同时,发动机大修定义、客舱翻新要求、结构修理标准等条款的差异,也直接决定了退租成本高低。
3.3 飞机技术状态
飞机运营期间的技术状态与退租成本紧密相关。维护良好的飞机,退租时维修和补偿费用较低;反之,若机身结构存在大量凹坑、发动机性能下降等问题,将大幅增加退租检及大修费用。如某航司飞机因运营时未规范处理机身凹坑,退租时被租赁公司要求重新评估、修理,部分凹坑甚至需飞机制造商批准或加强处理,显著提升了退租成本。
四、航司飞机退租成本控制路径
4.1 租赁前期:精准规划,筑牢成本控制根基
在飞机租赁初期,航空公司需通过科学规划,降低未来退租成本风险。一方面,合理确定租赁期限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考量租金、调整金费率、退租检成本、维修方案及发动机送修管理等因素,利用成本测算与数据分析,精准匹配租期与飞机检修周期。如针对空客 A320 飞机,若合同要求退租时完成特定c 检,需结合维修计划与使用情况,避免租期不当导致 C 检重复执行或提前执行造成的成本浪费。另一方面,优化租赁合同条款是关键。组建专业谈判团队,深入研究合同细节,就退租适航标准、发动机大修定义、客舱翻新要求等核心条款与租赁公司协商,明确各方权责,争取符合实际运营需求的条款,减少退租时的成本不确定性,规避潜在合同陷阱。
4.2 运营期间:强化管理,保障飞机良好状态
运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降低退租成本的重要环节。首先,航空公司需建立完善的飞机维护保养体系,严格依照维修方案执行日常维护,加强对机身结构、发动机、起落架等关键系统的监测。尤其是发动机和起落架,根据使用情况预判租赁到期时的状态,评估退租条件的满足度,合理安排送修范围及时间,减少退租时的额外大修需求。其次,强化飞机文件的管理,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包括文件格式、保存范围及保存时限要求)等,减少因资料缺失引发的成本增加。同时,在航材采购上,优先选用具备国际认可适航证书的产品,确保其质量与合规性;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库存规模,减少积压浪费;强化航材使用跟踪,确保其使用符合合同与适航规定。
4.3 退租阶段:高效执行,降低退租执行成本
退租阶段的高效执行直接影响最终成本。航空公司应组建跨部门专业退租团队,涵盖工程技术、质量控制、航材管理、财务、法律等领域专业人员,通过系统培训明确分工,利用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妥善处理退租过程中的技术与商务问题。同时,实施精细化退租流程管理,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与时间节点,把控关键节点(如预检、退租检开始、试飞及孔探等),合理安排退租检及重点部件的送修进度,优化维修资源配置。加强与租赁公司、维修厂家等各方的沟通协调,针对退租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及时协商解决,避免因流程延误或标准争议导致延期租金、过度维修等额外成本产生,确保退租工作高效、低成本完成。
4.4 创新管理与协同优化
除上述措施外,航空公司还应积极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搭建飞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整合租赁数据、维修记录、航材信息等,实现退租成本的动态监控与预警。同时,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航司的成功退租经验,联合租赁公司、维修企业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共同优化退租流程、降低全链条成本,提升航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五、结论
飞机退租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飞机租赁的全生命周期。航空公司应从租赁前期规划、运营期间管理以及退租阶段执行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通过合理确定租赁期限、优化租赁合同条款、加强飞机维护保养、规范航材管理、组建专业退租团队以及精细化退租流程管理等手段,降低飞机退租成本,提升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未来的航空市场发展中,随着飞机租赁业务的不断增长,航空公司需持续关注飞机退租成本控制问题,不断优化管理策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秦涛. 经营租赁飞机退租决策分析 [D]. 北京交通大学,2021.
[2] 袁诚 . 一架退租飞机的“客改货”之旅 [N]. 新金融观察 ,2021-09-1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