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

李颖

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重庆  4013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下的重要育人平台,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1],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是用党建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的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强国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把握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将为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供必要参考。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现实境遇审视

随着“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全国高校的全面推广,“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及矛盾:

(一)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结构性矛盾

一是理论指导缺失化。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体系建构和实际开展缺乏深厚的理论根基,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关系及功能认识不清晰,对新时代党建理论理解不透彻,从而影响党建育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教育管理形式化。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活动或蜻蜓点水,或昙花一现,或零散组织,或碎片呈现,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整体布局不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不佳,制约“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发展。三是党员角色模糊化。学生党员对社区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意识不到位,学生党员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困难困惑,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权威和公信。

(二)需求多元与配置梗阻的供给性矛盾

一是运作模式“强制入住”。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运行模式未能紧密结合高校特点和学生特征,有的高校党建育人内容单一匮乏,有的高校党建育人宣传简单堆砌党建元素,有的高校党建育人方式生搬硬套他人经验成果,大大降低了党建育人吸引力。二是传统话语面临挑战。部分高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中往往使用“一刀切”的做法,仍采取单纯说教、宣读文件、讲解理论等重复抽象的话语表达方式,难以深入人心,甚至造成学生的反感抵触,弱化了党建育人感染力。三是技术革新相对滞后。一些高校没有紧跟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时代步伐,利用现代数智技术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在智慧党建建设方面信息化程度偏低,无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服务,进而直接冲击党建育人渗透力。

(三)资源丰富与效率低下的离散性矛盾

一是党建育人功能不足。尽管“一站式”学生社区扩展了党建育人空间,但有的高校没有准确掌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变化和育人新规律,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侧重于组织建设,局限于党内自身活动,面向普通学生较少,导致党建工作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先进性和号召力反而下降。二是软硬件的建设失衡。部分高校过多关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场地建设,忽略了党建育人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环境打造等软件配备,这种“重硬件轻软件”的做法会本末倒置,不利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顺利开展。三是队伍育人力量虚化。一方面,随着学工部门、教务部门、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多支育人力量下沉到社区党建,但相互之间职责不明晰,分工不明确,出现“多张皮”现象且协调不足,淡化了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受其他工作和时间精力制约,不少高校教育管理者不能长期连续投入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之中,难以形成可持续性的社区党建育人运行体系。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问题成因分析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遭遇的矛盾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体制机制、组织管理和教育主体三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长效性和常效性缺乏

从长效性来看,部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没有建立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没有及时总结凝练出稳定特色的党建育人机制及模式,从而影响党建育人的方向性和接续性。从常效性来看,部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整体统筹规划不强,资源分配不合理,各部门之间容易出现信息孤岛和协同壁垒,日常管理制度、监管评估制度、队伍建设制度、条件保障机制、创新改进机制等体制机制欠缺,没有形成规范系统的工作准则,导致党建育人的动力和活力不足。

(二)组织管理差异性和动态性桎梏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党建育人的主要场域,对党建育人的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通常依托院系开展,学生党建的培养、发展、教育、管理等均是以院系为主完成,当基层党组织和学生党员面对“一站式”学生社区这一新型党建阵地时,往往会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组织及工作或感到陌生,或归属感不强,其参与实效性会大打折扣。此外,鉴于“一站式”学生社区跨院系、跨专业、年级混合、交叉学科专业、学生党员人数等方面的复杂构成,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对社区党组织架构设置、社区党建育人活动开展造成干扰,给党建育人工作带来统筹管理和考评考核的实际困难。

(三)教育主体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足

部分高校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宣传不到位,信息不畅通,使得学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及党建育人的功能了解甚少,而一些高校在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过程中没有深入调研学生思想动态和成长规律,没能针对性回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进而造成学生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产生认知和认同误区。有的学生直言“不感兴趣”,认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没有意思”,有的觉得“收获不大”,加之学生本人对自身能力和需求定位不清晰,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行动匮乏。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实施路径优化

高校应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现实问题,从联动体系、管理系统、工作队伍入手,进一步强化完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实施路径,助力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一)建立健全“学校- 学院- 社区”党建育人联动体系

畅通学校、院系和社区党建工作的协同互动,重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组织机构设置。注重顶层设计,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纳入高校规划发展及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制定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实施条例、监管制度、考核办法、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文件,确保“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高效有序进行。在学校党委的领导统筹下,构建学院与社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责任共担的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针对不同社区和楼栋设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党建工作进度和工作流程,增加党性强、业务能力出色的专兼职党建工作人员长期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促进学校、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党建工作的共建共治。

(二)建立健全“需求- 服务- 评价”党建育人管理系统

采用定期不定期的实地考察、走访座谈、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了解青年学生对党建育人的态度、观点和建议,掌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突出问题及工作需要,要聚焦学生情感共享与价值认同,学生需要党建工作话语通俗亲切、渴望党建活动丰富有趣、期盼党建服务便捷专业等方面来规划和设计党建工作 [2]。在此基础上,组建理论宣讲、学业帮扶、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校园文化、文体活动、劳动教育等“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专项工作小组,制作实行“党建 +”服务菜单,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固定接待和服务场所,开展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面对面交流、小组研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样的党建育人方式,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使党的关怀浸润人心。加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的交流沟通,邀请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优秀教师党员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指导支持社区党建工作,以党员身份参加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结合自身经历讲授党课或专题报告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学好知识本领,立志报效祖国。深化校地、校企合作,通过红色研学、参观访学、志愿服务等方式延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场域,彰显高校办学特色。大力推进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需求快速响应,对教育管理服务进行全程跟踪,对意见建议限期处理,从而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良性循环。

(三)建立健全“自律- 自治- 自新”党建育人工作队伍

将学生党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的表现作为其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学生党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实现学生党员全面成长成才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亮明学生党员身份,创建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实施党员挂牌制,做好高年级学生党员指导低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宿舍对接普通学生宿舍、学生党员联系普通学生的结对帮扶工作,打造常态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阵地。组建学生党员流动志愿服务小队,为学生提供上门服务,展现学生党员主动作为。倡导学生党员在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和率先示范,组织学生围绕党建教育、社区治理等方面群策群力、献言献策,成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工作的策划者和引领者。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新技术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积极探索交互式、沉浸式、情感式的智慧党建育人举措,为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提供党课学习、思政活动、主题培训、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智慧党建育人新范式。记录学生党员成长数字档案,为学生党员开展后续教育管理提供必备信息,运用大数据对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精准画像,预测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发展趋势,给予必要的指导帮扶。整合线上线下党建育人平台,及时发布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和理论成果,大力宣传“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有效发挥,切实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提质增效。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提升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应继续坚守培根铸魂的初心使命,遵循高等教育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党建引领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探究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新思路和新做法,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剑锋,邓蕾,朱雨桐.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时代意蕴与创新路径 [J]江苏高教,2025(2):46-52

[2] 徐登伟.基于情感共享与价值认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3):77-83

基金项目:2023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 23JDSZ3059);2025 年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阶段性成果;重庆大学2024 年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颖,女,副研究员,博士,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