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王海朋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在全球范围内,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重要领域,如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滞后于体育学科发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

(1)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行业调查,多数企业和机构对体育教育者的期望不仅限于基础的教学能力,还包括实际操作、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体育教育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未来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以提升人才竞争力。

(2)现阶段教育体系概况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较为传统,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同时,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技能应用和实际应对能力上存在明显短板。因此,亟需对现行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调整课程内容,加强实践环节,以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

(3) 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高校在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上显得相对滞后。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种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此外,教育理念中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缺乏对体育精神和文化价值的深入理解和认同。

其次,当前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明显的薄弱。此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实习机会的缺乏,也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导致他们在进入职场时面临较大的适应压力。

最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只有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才能有效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

构建多维度的质量保障体系

(1) 目标明确的培养定位

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石。体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具体来说,高校需结合区域内的体育发展状况,分析用人单位对体育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培养标准。这一标准应该体现出多种职业路径的特点,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运动训练师等。明确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清晰职业发展路线,同时也能为教育者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引,从而实现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2) 课程改革与创新

课程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多变的体育行业中具备竞争力,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 加强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1)实践基地的建设

建立高质量的实践基地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必要条件。高校可以与社区体育中心、健身俱乐部及专业体育团队等机构合作,设立实习和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实际运作和教学的机会,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行业标准,掌握实际操作流程,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此外,实践基地应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确保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获得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实现全面的技能提升。

(2)校企合作的深入

深化校企合作是促进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深入的校企合作,既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增强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职场的信心。

(三)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完善

(1)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术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应构建一个涵盖知识、技能、态度及创新能力的多维度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理论考试,还可以通过实践考核、项目设计、团队合作表现及社会服务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帮助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引入同行评审和用人单位反馈,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为教育过程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2)定期反馈与改进措施

定期反馈与改进措施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也应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确保教育质量得以持续提高。

三、总结

研究探讨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只有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体育教育人才,为学校体育、全民健身及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解煜 , 宋优悠 .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21,42(01):89-96.

[2] 李玲玲.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与保障机制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6):255-256.

[3] 王辉 . 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J].统计与管理 ,2015,(06):188-189.

[4] 文雄斌 . 臧留鸿 . 基于旋转门机制高质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价值与路径研究 [J] 田径 .2024 (09) :80-81

[5] 江吉成 . 赵光勇 . 杜志娟 . 赵展 . 体育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4 ,14 (34) :114-118

[6] 李江涛 . 王浩 . 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运动 [J] 精品 .2024 ,43 (07) :7-9。

课题: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资助 PX-55241179

作者简介:王海朋,1986 年5 月,男,河南鹤壁,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