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看民族男高音的风格塑造

作者

泽仁达瓦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0000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自 20 世纪 80 年代传唱至今,已成为中国民族声乐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作品。其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特色。男高音作为民族声乐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演唱该作品时不仅要传达作品的情感内涵,更要体现出民族风格与声乐技巧的高度融合。本文以该作品为切入点,探讨民族男高音的风格塑造路径,并分析其在当代表演语境下的发展趋势。

一、《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音乐特征分析

1.旋律与节奏的民族性特征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旋律极具蒙古族音乐特色,其旋律线条悠长舒展,音程跨度较大,常出现四度、五度甚至更大的跳进,生动展现出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如歌曲开篇,旋律以悠扬的长音起调,似将听众带入广袤无垠的草原。节奏上,采用蒙古族音乐常见的散板与规整节奏相结合方式。散板部分自由随性,模仿蒙古族长调的演唱风格,表达出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生活的自由向往;规整节奏部分则充满动感,以欢快的节奏描绘出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骑马、放牧等热闹场景,像典型的马蹄节奏型,增强了音乐的韵律感与民族风情,使整首歌曲充满浓郁的草原气息。

2.歌词内容与情感表达

歌词简洁而富有诗意,以质朴语言描绘出草原壮丽景色与蒙古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生动勾勒出草原蓝天、白云、骏马的和谐画面,让人如临其境。“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则展现出蒙古族人民勤劳、欢快的生活状态。歌曲情感真挚,从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上升到对祖国的歌颂,“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直白表达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自豪,传递出蒙古族人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听众强烈情感共鸣。

3.和声与伴奏的结构特点

和声方面,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编配,在传统大小调和声基础上,融入蒙古族音乐独特的五声性调式和声,丰富了和声色彩。如在一些段落运用同主音五声调式交替,使和声更具民族韵味。伴奏结构上,以马头琴、蒙古长鼓等蒙古族传统乐器为主,结合现代管弦乐器。马头琴悠扬深沉的音色,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草原风情,其独特的滑音技巧与旋律配合相得益彰;蒙古长鼓则以其鲜明节奏,增强了音乐的动感与活力。现代管弦乐器的加入,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使整首歌曲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魅力。

二、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与风格分析

1.音色与共鸣的运用

民族男高音在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十分注重音色与共鸣的运用。在音色塑造上,追求明亮、圆润且富有穿透力的音色,以展现蒙古族人民热情豪爽的性格特点。通过科学发声方法,调节声带振动频率,使音色既具有民族唱法的甜美,又能在高音区保持清晰质感。在共鸣运用方面,充分发挥头腔共鸣、口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的协同作用。在中低音区,以胸腔共鸣为主,使声音宽厚饱满,如在描绘草原宁静场景的段落,胸腔共鸣让声音更具深沉感;在高音区,头腔共鸣被强化,让声音明亮且具有金属光泽,如在表达对祖国赞美等激昂情感的高音部分,头腔共鸣助力声音穿透性更强,增强演唱表现力。

2.气息控制与高音处理

气息控制是民族男高音演唱的关键。歌曲中旋律悠长,音程跨度大,对气息要求极高。演唱者需运用腹式呼吸法,深吸气以储备充足气息,确保在长音演唱时平稳均匀地呼出,保持声音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在高音处理上,巧妙运用气息支持,通过控制气息流量与流速,配合声带的适度拉紧与放松,实现高音的轻松跨越。例如在歌曲高音部分,演唱者利用强大的气息支撑,使高音明亮且富有张力,同时避免声音尖锐刺耳,展现出高超的高音演唱技巧,将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生动诠释蒙古族人民豪迈奔

放的情感。

3.情感表达与身体语言

民族男高音演唱时,将情感表达与身体语言紧密结合。深入理解歌曲内涵,从对草原景色的赞美到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层层递进。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细腻传达情感。如在描述草原宁静画面时,声音轻柔舒缓;在表达激昂情感时,声音洪亮有力。身体语言方面,配合歌曲情境,演唱者适当运用手势、眼神与肢体动作。演唱到 “挥动鞭儿响四方” 时,挥动双臂模拟挥鞭动作,眼神坚定自信,身体随着节奏微微摆动,增强表演的感染力,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仿佛一同置身于广袤草原。

三、多版本对比与风格发展趋势

1.经典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有多个经典演唱版本,不同歌唱家演绎出独特风格。例如,吴雁泽版本以其醇厚圆润的音色、扎实的演唱功底,将歌曲中对草原的深情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些长音处理上,展现出极高的气息控制能力,使旋律更具韵味。蒋大为版本则在保持歌曲民族风格基础上,融入现代演唱技巧,声音明亮且富有时代感,其高音清脆嘹亮,情感表达热烈奔放,更贴合当代听众审美。这些经典版本虽各有特色,但都忠实于歌曲的民族根基,通过不同演唱风格,从多个角度展现出歌曲的魅力,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演绎借鉴。

2.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随着音乐发展,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出现融合趋势。融合后的演唱在保留民族唱法独特音色与韵味基础上,借鉴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技巧与共鸣运用。在发声上,通过美声唱法打开喉咙、稳定喉头的方法,让声音更通畅,拓宽音域,使歌曲高音更轻松。在共鸣方面,融合头腔、胸腔共鸣,使声音更丰满立体。例如,在一些新的演绎中,演唱者在中低音区运用美声胸腔共鸣使声音宽厚,高音区结合民族唱法的头腔共鸣保持音色甜美,这种融合为歌曲带来全新听觉感受,丰富了歌曲表现力,也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发展。

3.当代表达语境下的演唱创新

在当代表达语境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演唱不断创新。一方面,在音乐编曲上,加入电子音乐元素、现代打击乐等,增强音乐节奏感与时尚感。如在一些改编版本中,电子音效模拟草原风声,现代打击乐营造出活泼欢快氛围,使歌曲更贴合当代音乐潮流。另一方面,在演唱表现形式上,与舞蹈、多媒体等艺术形式结合。演唱者在舞台上配合蒙古族舞蹈表演,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美景,让观众从视觉、听觉多维度感受歌曲魅力。这种创新使经典歌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吸引更多年轻听众关注,促进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四、结语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不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歌曲,更是民族男高音展现艺术风格、技术技巧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平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民族声乐在与现代声乐理念融合中所展现出的活力与创造性。未来,民族男高音的发展应在坚守民族根基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融合与技术革新之路,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断走向成熟与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王祖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与演唱风格研究》[J].音乐创作,2021(4):34-38.

[2]刘跃.《浅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演唱特点》[J].北方音乐,2020(11):75-77.

[3]高原.《中国民族男高音声音风格的演变路径》[J].音乐研究,2019(3):48-52.

[4]李娜.《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探索》[J].艺术百家,2022(5):6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