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提升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实证分析
于国梁
扬州大学 225009 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 223200
引言
立定跳远属于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里的关键项目,它可体现出学生下肢的爆发力以及身体协调性与灵敏性,还是衡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项关键指标,随着素质教育持续推进,提升学生体育成绩以及身体素质成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关键目标,核心力量身为身体运动的“动力源”,在各项运动里都起着关键作用,可为身体给予稳定支撑,协调上下肢力量传递,提高运动效率与表现。
一、核心力量训练与初中生立定跳远的关联现状
(一)核心力量的内涵与作用
核心力量所指的是身体躯干以及骨盆部位的肌肉群产生出来的力量,其中覆盖腹直肌、腹斜肌等,这些肌肉群共同构成了身体的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作为运动的中心枢纽,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持身体的稳定平衡,同时为四肢的运动提供支撑以及动力传递,在立定跳远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核心肌群协同发挥作用,有强大的核心力量可在蹬地的时候传递力量,提高立定跳远的效果,在腾空的时候保持稳定的姿态,并且延长腾空的时间,在落地的时候缓冲冲击力,以此保证落地时的稳定。
(二)初中生立定跳远的技术特点
立定跳远这项技术动作主要覆盖预摆、蹬地、腾空以及落地这四个阶段,其中预摆阶段可对身体重心起到调整作用,以此为后续的蹬地动作做好准备工作,蹬地环节极为关键,下肢部位的肌肉会迅速发力,把身体朝着前上方推出,腾空阶段需要保持平衡以及协调,形成较为合理的抛物线,落地阶段则要求屈膝进行缓冲,双脚要同时落地并且尽量使落点距离更远。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身体协调性、力量以及爆发力都处于发展的进程当中,然而由于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在掌握立定跳远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这对成绩产生了影响。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下初中体育教学当中,虽然已经开始关注力量训练这一方面,然而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依旧不够,体育教师在开展力量训练的时候,往往更侧重于上下肢的训练,而忽略了核心肌群的训练,并且训练所采用的内容以及方法比较单一,大多运用传统方式,缺少针对性以及系统性。初中生对于核心力量的认识并不充分,在训练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导致训练效果不太理想,另外学校的体育场地以及器材状况,也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限制。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提升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认识不足
不少初中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核心力量的概念以及作用认知模糊,觉得核心力量训练跟立定跳远成绩的提高不存在直接关联,忽略了核心力量在身体运动里的基础作用,在教学以及训练期间,大多时候把重点置于下肢力量的训练方面,却未把核心力量训练归入立定跳远的训练体系内,致使学生的核心肌群力量较为薄弱,对立定跳远成绩的提升造成了影响。
(二)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当下初中体育教学里运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多数较为传统,欠缺科学性以及针对性,训练内容和立定跳远的技术特性结合得并不紧密,并未依据初中生的身体特性以及立定跳远的动作需求去设计训练方案,比如有些训练方法太过简易,没办法有效刺激核心肌群的发展,而另外一些训练方法强度又过大,超出了初中生的身体承受范围,容易致使运动损伤。
(三)训练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核心力量的发展要求长期且系统的训练才行,然而众多初中生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期间,欠缺系统性与持续性,训练计划大多时候较为随意,不存在明确的训练目标以及进度安排,训练强度和频率同样不稳定,如此断断续续的训练方式很难让核心肌群的力量获得有效的提升,无法对立定跳远成绩产生积极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机制
在核心力量训练期间,缺少有效的监测以及评价机制,不可及时知晓学生的训练效果以及身体状况,教师没办法依据学生的训练情形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学生同样无法明白自身的进步与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效果产生了影响,因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也很难客观地衡量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升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所有的实际作用。
三、提升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核心力量训练措施
(一)构建科学的核心力量训练体系
训练目标需明确,其制定是依据初中生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立定跳远成绩目标来进行的,比如对于核心力量较弱的学生,要着重提高基础力量与耐力,而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希望能够提高爆发力和协调性,训练内容的选择要合理,结合立定跳远的技术特点来安排,在预摆阶段,可选择俄罗斯转体等练习,以此来锻炼腹斜肌和腹直肌的力量,蹬地阶段运用平板支撑等方式,提高核心稳定性,腾空和落地阶段借助平衡球训练,提高平衡协调能力。
(二)创新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在立定跳远技术专项训练中,融入相关练习,比如在蹬地动作练习时,让学生在弹力带阻力的情况下模拟蹬地动作,同时要保持核心稳定,另外还引入了多种训练器械,像平衡球、弹力带以及瑞士球等,就拿平衡球来说,可依靠进行俯卧支撑训练来刺激核心肌群的发展。
(三)建立系统的训练计划和保障机制
制定长期性的训练计划,依据学期以及学年的具体安排来规划,其中包括训练的阶段、内容、负荷以及频率等方面,并且要适时作出调整,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开展基础训练,到了中期则适当增加强度与难度,临近末期时进行综合训练与测试,要保证训练有持续性,规定学生每周起码进行 3 至 4 次核心力量训练,每次时长为 30 至 40 分钟,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训练,同时教师要加强监督与指导。还要强化师资培训,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与核心力量训练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可科学地设计方案去指导学生。
(四)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机制
定期开展体能测试工作,针对学生核心力量以及立定跳远成绩展开测试,之后对比分析相关数据,以此来调整训练方案,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体能测试之外,依靠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以及进步状况。
总结
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升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而言有着关键作用,借助科学且合理的核心力量训练方式,可切实提高初中生核心肌群的力量以及耐力,使身体的平衡与协调能力得到改善,以此提高立定跳远成绩,不过当前初中体育教学里,核心力量训练存在认识不够、方法不科学、缺乏系统性以及有效的监测评价机制等状况。
要想充分呈现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提升初中生立定跳远成绩,就应当构建科学的核心力量训练体系,创新训练方法,打造系统的训练计划以及保障机制,以及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机制,体育教师需强化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与实践,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积极投身于训练之中。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 运动生理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李建臣 .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05):135-137.
[4] 张秀丽 . 核心力量训练在初中立定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 (03):89-90+112.
[5] 陈明. 初中生核心力量与立定跳远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19 (1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