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工程优化设计探讨

作者

袁秉兆

武汉市煜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城市化带来洪涝、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水循环系统,增强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要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设计策略。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科学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优化设计;雨水收集利用;排水管网

一、引言

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内涝、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忽视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导致排水系统难以应对极端天气,引发内涝灾害。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构建城市“海绵体”,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及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要求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生态、工程手段构建雨水管理系统,实现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内涝压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要求

增强雨水吸纳和蓄渗能力:利用绿地、湿地、屋顶花园等建设雨水收集和蓄渗设施,提高吸纳和蓄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内涝风险。

优化排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应满足雨水收集、利用和调蓄需求,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合理设置调蓄池,减轻管网压力。

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再生利用率,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推广再生利用技术,减少对新鲜水资源依赖。

实现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测雨水排放、水质状况、管网运行等,及时处理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三、当前市政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排水管网设计不合理

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网设计标准较低,管径过小,排水能力不足,难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雨水排放需求。同时,排水管网的布局不合理,存在管网老化、堵塞等问题,导致雨水排放不畅,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二)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设施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许多城市没有充分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建设雨水收集设施,雨水的收集效率较低。

(三)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然而,一些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污水的处理需求。

(四)缺乏智能化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乏智能化的监测和管理系统。对城市的雨水排放、水质状况、管网运行等情况的监测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巡检,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

在城市的公园、广场、道路两侧等公共空间建设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通过种植耐水湿的植物,结合土壤和砾石层,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下沉式绿地则利用地形的高差,收集和储存雨水,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在城市的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推广使用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同时还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和排水需求,合理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如雨水池、蓄水池等。雨水调蓄设施可以在暴雨期间储存多余的雨水,待雨停后再缓慢排放,减轻排水管网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二)排水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

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提高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适当增大管径,提高排水能力。同时,合理确定排水管网的坡度和走向,确保雨水能够顺畅排放。

对现有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将污水和雨水分开排放。雨污分流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城市的水环境。

建立健全排水管网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排水管网进行巡检和清淤,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堵塞、破损等问题。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 GIS(地理信息系统)、CCTV(闭路电视检测系统)等,对排水管网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排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三)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根据城市的污水排放量和处理需求,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同时,优化污水处理厂的布局,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规模,确保污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等,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

加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推广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工业生产等领域。通过污水再生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城市的雨水排放、水质状况、管网运行等情况。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建立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数据分析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例如,通过分析雨水排放数据,可以优化排水管网的布局;通过分析水质数据,可以调整污水处理工艺。

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例如,根据雨水的排放量自动调节雨水调蓄设施的运行,根据水质情况自动调整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结论

海绵城市理念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市政给排水工程应从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排水管网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加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公众的参与和宣传教育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优化设计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孟祥正,李博.浅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四).青岛亿联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2.DOI:10.26914/c.cnkihy.2024.060112.

[2]周岩.浅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产业创新研究,2024,(16):87-89.

[3]刘洪涛.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4,(0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