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有效教学行为探索

作者

张娟

422400197705147621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8

随着云计算和虚拟技术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外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大的变化,立体化、交互式、开放式等多种教学范式蓬勃发展。应运而生的混合式教学顺应互联网 + 时代的信息化教学趋势,成为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拓宽教学实施者和教 学环境的作用范围,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创造出更广泛灵活的教学空间,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之高效获取和运用所学知识。但同时,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技术环境和教学客体(教师和学生)的结合,也使得教学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引发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的不协调。笔者通过对本地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进行的一系列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和个案研究,来调查了解大学英语混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情况,探究影响这些教学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为提升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一、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作为一个术语出现, 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姚利民,2004,p.10)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涵义的多维度多层次研究,同时使学生在多元文化理解力、跨文化交际、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辨能力、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素质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二)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焕发出生命力,凸显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背景下,有效教学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它着重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了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混合式教学是否高效,取决于教师能否实施有利于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发挥的教学行为。

美国学者 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行为实证研究,提出将有效教学行为分为 5 种关键教学行为和 5 种辅助行为的理论。有效教学的 5 种关键行为包括:教师呈现授课内容的清晰度(包含很多具体行为);讲课多样化;教师投入课程内容教学的时间;学生投入或参与学习的时间;及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成功率。作者认为,这五种行为是定义有效教学的良好基础,是培养教师的基础。

二、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有效教学实施现状调查

笔者选取本地三所普通本科院校,以三所学校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和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情况,及个案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的状况,从而获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现状的数据。

(一)调查方法

1.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该问卷的设计参照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这些问题既包括正向问题(如:学校教学硬件资源和网络环境不佳,影响了学生在线平台的学习),也包括反向问题(如:混合式教学中的面授课堂组织形式多样,使我更能发挥教学潜能等)。

2. 半结构式访谈

本研究访谈对象的选取考虑了学校、职称、混合式教学的类型等因素,以保证研究样本的多样性。笔者对所研高校中的 3 名大学英语课程负责人、6 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和 10 名学生进行访谈。根据研究重点,针对三类受访人员,制定三种侧重点不同的访谈提纲,从不同层次和视角来了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情况。

访谈主要依据提前制定的访谈提纲,对教师的访谈以面对面和微信访谈的方式为主,进行个别访谈。学生访谈则采用面对面集体访谈的形式,由参加访谈的三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随机抽取授课班级的几名学生,每次访谈人数控制在5 人内,以保证每位受访者充分的表达机会。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选取本市 3 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向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共发放 180 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 2 份,回收有效问卷 178 份,问卷有效率98.89% 。笔者将问卷数据录入 SPSS 25.0 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对于访谈数据,以录音的方式记录深度访谈收集的语料,并将录音逐字逐句转写成word 文本。随后,对文本材料按访谈所涉及的主题和维度进行分析、归类和整理。最后,使用问卷中影响因素部分的量化数据及访谈获取的质性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解析。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目的,对问卷数据进行量化研究,包括对量表进行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各因子的信度分析,并在获得有效教学行为因子之后对各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问卷在此次研究中的信度较高,数据的 KMO 值为 0.928,Barlett 球型度检验的卡方值为 7365.146,检验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而囿于线上学习的面对面人际交流限制,线上学习管理和特色化教学行为较难把控,完成情况不佳。

三、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基本情况

(一)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类型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类型中,通用英语课(即 EGP)占到了 84.8% ,相比英语通识课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占据主流地位。

(二)在线平台类型和学习内容

调查表明,由于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都是几大核心外语类出版社的教材,所以 60% 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课堂使用的与这些教材配套的在线教学平台。占据第二位的是及时通讯工具类。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和学生较多通过建立 QQ 群或微信群进行在线交流和学习。排在第三位的是诸如批改网、句酷网、itest 这类的在线测试或在线作业类平台。近年来也出现了对分易、雨课堂等更简易方便的智慧型教学工具,并逐渐被教师们在大学英语课堂使用。

在线学习的内容呈现出“多任务”的特点,涵盖了听力、写作、阅读、翻译、口语、词汇和语法等多,基本覆盖了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各个方面。听力和写作能力的练习比重最大,既是学生短板体现的需求,又契合了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目标。大学英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都是以课堂面授为主导,在线学习作为课堂面授的补充和辅助。

(三)教学评价形式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较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形式,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是最常用的三种,其次是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相对而言,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占比较少,考勤、口语测试、基于小组活动的 presentation 等也是调查教师常采用的评价形式。由此可见,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适当结合了终结性评价方式。

四、影响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的因素

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实施有效教学行为的两大主要因素。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能够影响教师混合式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就教师内部因素而言,教师与时俱进并不断调整的科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趣、信心以及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成就感都能够推动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五、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现状,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为教师提供混合式教学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和帮助。

六、结语

在“互联网 + ”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混合式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意义重大。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现状,并从环境支持和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对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出了建议。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还需从各个层面不断完善并创新,才能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展现英语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Adams, J., Hanesiak, R. M.Owston, Lupshenyuk, D.& Milles,L.(2009). Blended learning for soft skills development. New York: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 York University.

[2] 贾国栋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J].当代外语研究,2017.(6)

[3] 陈坚林 . 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挑战与机遇 [J]. 外语电化学 , 2015.(01),3-8.

[4] 黄宇元 .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J]. 学术论坛 2009.32,(11), 201-204.

[5] 宋秋前 .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J]. 教育发展研究,2007.(01), 39-42.

[6] 姚利民 . 有效教学涵义初探 [ J]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4 (5):10 -13.

作者简介:张娟 (1977--),女,湖北武汉市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 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项目编号:22D04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