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学生体能训练游戏化的策略

作者

谭弘松

德惠市朱城子镇中心小学 130306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愈发受到重视。体能训练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将游戏化策略引入体能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训练效果。本文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能训练游戏化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游戏化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游戏化教学能将体能训练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训练任务,提高体能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能训练游戏化的意义

(一)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热情。将体能训练设计成游戏形式,如接力赛跑、跳绳比赛、模仿动物跳跃等游戏,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腿部力量训练时,设计“青蛙跳荷叶”游戏,学生扮演青蛙,通过连续跳跃不同距离的“荷叶”(可用呼啦圈或彩色卡片代替)来完成训练,使原本枯燥的腿部力量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游戏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如拔河比赛、多人跳绳、篮球比赛等。在这些游戏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学生能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拔河比赛为例,学生们要明确各自的位置和职责,统一发力节奏,才能赢得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游戏化体能训练能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运动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内容,全面锻炼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如通过短跑类游戏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通过长跑类游戏增强学生的耐力;通过攀爬、翻滚等游戏提升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通过拉伸类游戏增加学生的柔韧性 。以“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为例,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突然加速、急停、转向,这对他们的速度、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都是很好的锻炼。

(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游戏化体能训练中,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成功时,学生能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失败时,学生能学会面对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游戏中的互动和交流能让学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比如在篮球比赛中,球队获胜会让学生充满自豪感,而失败后学生也能在老师和队友的鼓励下,总结经验,下次争取胜利,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能训练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 精心选择合适游戏

1、根据体能训练目标选择游戏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体能训练目标选择相应的游戏。若要训练学生的耐力,可选择长跑接力游戏,如“800米接力跑”,每个学生跑一段固定距离后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位同学,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长跑任务;若要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可选择“跳绳接龙”游戏,学生依次跳绳,在跳绳过程中完成各种动作变化,如单脚跳、双脚交换跳、交叉跳等,既能锻炼协调性,又充满趣味性。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和认知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低年级学生适合简单、形象、富有童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老鹰捉小鸡”游戏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灵活性,且游戏角色形象鲜明,容易吸引低年级学生参与。高年级学生则可选择更具挑战性和竞技性的游戏,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定向越野等,满足他们对竞争和挑战的需求,同时提高体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考虑场地和器材条件选择游戏

学校的场地和器材资源会限制游戏的选择。若学校场地较小,可选择一些不需要太大空间的游戏,如室内的“椅子操”,学生围绕椅子进行各种动作练习,包括伸展、扭转、跳跃等,能有效锻炼全身肌肉;若器材有限,可利用常见物品设计游戏,如用废旧轮胎进行“轮胎障碍跑”游戏,学生需要跨越、绕过轮胎,完成规定路线的跑步任务,既锻炼了体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合理设计游戏环节

1、明确游戏规则

清晰明确的游戏规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在介绍游戏时,要详细讲解游戏规则,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规则应简单易懂,避免过于复杂,以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产生混淆。例如,在“两人三足”游戏中,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两人相邻的脚要用绳子绑在一起,听到口令后同时出发,以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为胜,途中若绳子松开需要重新绑好后再继续前进。

2、设置递进游戏难度

为满足不同体能水平学生的需求,游戏应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以“跳房子”游戏为例,初级难度可设置简单的格子图案和基本的跳跃动作要求;中级难度可增加格子数量和跳跃动作的变化,如单脚跳、双脚跳交替进行;高级难度则可设置更复杂的格子布局和限时挑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跳跃任务,提高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得到适当的锻炼和发展。

3、融入竞争与合作元素

在游戏中融入竞争与合作元素,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可以设置小组竞赛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努力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同时,在小组内强调合作,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例如,在“运球接力”游戏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运球绕过障碍物后返回起点,将球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小组内成员需要相互配合,确保运球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

(三)有效组织游戏活动

1、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安全,有无障碍物;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数量是否足够。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操等,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准备,预防运动损伤。

2、做好游戏中的引导工作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游戏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游戏体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引导他们参与游戏,增强自信心。

3、做好游戏后的总结工作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肯定学生在游戏中的优点和进步,如团队合作精神、个人体能表现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促进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结论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将体能训练游戏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过度游戏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游戏化体能训练既能让学生享受游戏的乐趣,又能达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明. 传统体育游戏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3)

[2] 庄伟坚.巧用体育游戏,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探讨[J]. 体育风尚,2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