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促进 以趣生智

作者

吴代娣

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 237000

摘要:本文围绕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领域实践与探究进行探讨,剖析当前教学现状及面临困境,提出艺趣相融多元互动教学策略,构建意境传承技法创新评价体系。融入趣味性元素并多元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促进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实现美育教育目标。

关键词:传统山水画;初中美术;多元教学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现状探析

纵观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实践,传统山水画教学却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其一表现为课程定位不明确,部分学校将传统山水画教学仅局限于简单技法临摹,忽视其背后蕴含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使得教学内容流于表面形式;其二教学模式趋于固化,仍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参与机会难以培养主动探究与创新思维;其三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尤其乡镇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且教学设备匮乏,致使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课时安排过少也成为阻碍山水画深入教学重要因素,通常仅安排一至两个课时,无法系统讲授山水画基本理论与技法要点;同时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问题,他们深受现代快节奏文化影响,对传统艺术耐心与专注度不够,难以沉下心来体会传统山水画独特艺术魅力;最终评价机制单一,过分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中的实践创新策略

转变教学理念是首要任务,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尊重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精心设计主题化教学单元,如山水画中意境美笔墨韵律与情感表达等,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教学方法需注重多元化,情境教学法创设诗意氛围学习环境,通过古典音乐播放、山水诗词朗诵或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山水画美学韵味;探究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组织探究不同朝代山水画风格演变培养批判思维;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与实践促进互动交流,设计微型画展策划山水画接力创作等活动;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数字媒体丰富教学呈现方式,利用VR技术虚拟游览名家山水画,或借助APP辅助临摹练习;游戏化教学元素融入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设计笔墨接龙山水元素拼贴等趣味活动;跨学科整合将山水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知识相融合,构建知识网络拓展认知视野。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国山水画》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设计寻境入画主题教学活动。课程伊始播放古琴曲《流水》营造意境氛围,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山水画构图特点、用笔方法及表现技巧;随后组织古画今读活动,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画派山水画表现手法,北方画派崇尚雄浑壮阔,南方画派追求清新秀丽,各组制作电子展板呈现探究成果并进行分享交流;接着开展诗情画意体验环节,教师精选山水诗词朗诵后请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尝试将文字意境转化为视觉图像,培养文图转换能力;进入实践阶段采取师徒制学习模式,高水平学生担任小师傅带领组员共同学习基础皴法技巧,从披麻皴、雨点皴到解索皴循序渐进掌握表现手法;随后引导学生运用平板电脑观摩名家作品细节特征,通过放大缩小功能探究笔墨变化规律;创作环节设计四季山川主题,将班级划分春夏秋冬四组,每组依据季节特点选择合适皴法与色彩表现山水意境,鼓励传统技法与现代表现手段结合;创作过程中采用行走课堂形式,学生可自由走动观摩他人作品并提出建议。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中国传统山水画课程中的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理念应秉持发展性原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进步历程,避免简单横向比较;评价内容需多维度设计,不仅关注技法掌握程度,更应注重艺术感受能力、创新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理解深度,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评价;评价主体方面应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限,构建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多元评价网络,全方位反映学生表现;评价时机需前、中、后全程覆盖,建立预评估—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完整链条;评价方法上采用作品集评价法,要求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收集草图、创作过程记录、成品作品、反思日志等材料,展示学习全过程;课堂表现量表用于记录学生参与度、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表现;项目评价法通过设计综合性创作任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展示交流评价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平台,通过同伴互评与专业点评促进反思提升;引入数字化评价工具如电子作品集与在线评测系统,便于数据收集与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山水画》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中,教师创造性构建山水之旅全程评价模式。课程伊始学生填写山水画知识地图,自我评估对传统山水画认知基础,同时教师记录初始状态作为发展参照;学习过程中引入六步赏析法,指导学生从形式、构图、笔墨、意境、文化背景、个人感悟六个维度逐步深入欣赏名家作品,如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每完成一个维度赏析获得相应山水徽章激励持续探索;技法学习环节采用步步为营进阶评价,从基础皴法临摹到简易构图创作再到意境表达尝试,学生依照能力水平逐步挑战,互相评点进步之处;创作阶段则使用创意成长册记录灵感来源、草图设计、修改历程、作品阐释,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课程结束前举办山水艺术节,每位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三分钟讲解,同学们通过优势卡与建议卡进行互评,教师则从传统继承与创新表达两个角度给予专业指导;最终以山水画学习档案袋汇集全程学习材料,包括初期评估、过程记录、终结作品、反思随笔等,全面展现学习轨迹。

结论:本文针对当前教学面临课程定位模糊、教学模式固化、资源配置不均等这些困境,提出艺趣相融多元互动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融入情境教学、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构建意境传承技法创新评价体系,实现多维度、全过程、多主体评价机制。唯有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才能使传统山水画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焕发生机,达成文化传承创新与美育发展双重目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为传统文化教育开辟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丁文泽.项目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美术鉴赏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4,(28):127-130.

[2]印莉莉.陶行知美育思想教学做合一实施观的应用——中国传统山水画融入高中美术社团课程的实践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4):45-47.

[3]王思雨.传统绘画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