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杜雪迎

德州天衢新区长河小学 山东省 德州市 253000

一、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其语文成绩,更能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积极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兴趣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1 助力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阅读在学生语言学习中的关键地位愈发凸显,它无疑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关键途径。在广泛阅读的世界里,学生仿若置身于语言的宝藏库,能接触到海量丰富多样的词汇、如诗般优美的语句以及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这些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聚,极大地丰富着他们的语言储备。阅读时,学生于无形之中吸收正确的语法结构与自然的语言表达习惯,语言运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而浓厚的阅读兴趣,会化作强大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各类书籍,持续积累知识,为写作与口语表达筑牢根基。

2.2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阅读绝非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接收行为,它实则是一场深度且全面的思维锻炼之旅。当学生沉浸于阅读,就如同开启了一场与文字的精彩对话,需对文字内容细致理解、深入分析、合理推理与准确判断。这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同精心雕琢的技艺,逐步培养起他们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同类型书籍恰似思维激发的多元引擎,科幻小说以奇幻设定点燃想象力火花,历史故事借过往兴衰培育历史思维与辩证思维。而阅读兴趣的培养,能让学生主动投身阅读,积极思考,为思维能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3 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与价值观

优秀的文学作品宛如一座蕴藏无尽珍宝的殿堂,其中不仅饱含着细腻丰富的情感、深邃深刻的哲理,更彰显着高尚纯粹的道德情操。当学生翻开这些佳作,便如同踏入了一个个鲜活的世界,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如春风化雨般感染和熏陶着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读英雄故事,勇敢、正义与责任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品亲情篇章,关爱他人、珍惜亲情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培养阅读兴趣,能让学生主动探寻更多佳作,在文学滋养中雕琢出美好品格。

三、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

3.1 教师教学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只是一味地讲解字词、分析段落大意,会让学生感到阅读乏味无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会影响学生,一个热情、耐心、富有感染力的教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3.2 阅读材料因素

阅读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阅读材料内容枯燥、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想象力的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漫画等。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就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阅读材料的呈现形式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图文并茂的书籍比纯文字的书籍更受学生欢迎。

3.3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重视阅读,经常在家中读书看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阅读产生兴趣。相反,如果家长不重视阅读,孩子缺乏阅读的榜样和引导,就很难养成阅读的习惯。此外,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支持和鼓励也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为孩子购买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等。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4.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如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逼真的阅读情境。例如,在教学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自然风景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导入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阅读的期待。

4.2 优化教学方法,增强阅读趣味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游戏教学法,将阅读内容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如阅读接龙、阅读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阅读,在阅读中游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还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此外,小组合作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收获,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4.3 丰富阅读资源,满足多样需求

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学校可以建立图书馆,购置大量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包括童话、寓言、科普、历史等各类书籍,并定期更新图书,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到班级与同学分享。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如在线阅读平台、电子图书等,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4.4 开展多元评价,激励阅读行为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具有激励作用。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评价内容也应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运用等。对于学生的阅读进步和优秀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颁发阅读奖状、奖励书籍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激励他们持续阅读。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能力发展和品格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通过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方法、丰富阅读资源和开展多元评价等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多样阅读需求,激励学生的阅读行为。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才能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宁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实践探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12):45 - 47.

[2] 李华 . 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2(36):89 - 90.

[3] 陈晓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路径 [J]. 教学与管理 ,2021(24):67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