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赋能通用技术学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
吴秋红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第一中学 350015
摘要:本文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通过对当前AI融入通用技术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索AI工具赋能创新思维培养路径,构建AI资源整合创新实践活动模式,旨在为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AI技术融合通用技术教学虽面临认知偏差、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但通过构建创新思维培养体系与革新实践活动模式,可显著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进而推动通用技术学科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通用技术学科;创新思维培养
一、AI技术融入通用技术教学现状分析,问题困境多维透视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趋势,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当前教育体系中,通用技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重要载体,与AI技术融合呈现广阔前景,然而现实教学环境存在认知理解不足、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教师群体对AI技术认知存在明显分化,部分教师抱持观望态度,甚至产生技术排斥心理,担忧AI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另一部分教师过度依赖AI工具,忽视学科本质与课程目标。学校层面AI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系统规划与长效机制,难以满足教学创新需求。课程体系方面,AI与通用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程度不够,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案与评价标准,未形成完整教学生态。学生使用AI工具缺乏正确引导,易产生依赖性学习习惯,部分学生陷入工具崇拜误区,忽视基础知识学习与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实践层面,AI技术应用呈现表层化特征,未能深入教学核心环节。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多停留于简单知识传授或工具操作层面,未能充分发挥AI赋能创新思维培养潜能。评价机制仍延续传统模式,难以客观反映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技术发展速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途径有限,既缺乏AI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又缺少创新教学方法指导。跨学科合作不足导致资源共享困难,难以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同时,信息安全与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平衡技术应用与价值引导成为亟待解决难题。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当前AI技术融入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多维困境,制约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亟需探索突破路径与解决方案,从根本上变革教学模式,重塑学习生态。
二、AI工具驱动创新思维培养路径设计,能力提升系统建构
AI工具驱动创新思维培养需构建系统化路径,形成完整培养链条。一是建立多层次AI工具应用体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课程需求,选择适配性强且符合学科特色智能工具,包括问题解决类工具、创意生成类工具以及协作交流类工具等,形成工具矩阵,满足不同教学情境需求。二是优化课程结构,将AI工具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从预习、课堂探究到课后拓展,形成闭环学习路径。通过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AI工具分析复杂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链设计促进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形成创新解决方案;通过项目制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造过程,强化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弹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轨迹,注重评价多元化与过程性,鼓励创新尝试与个性发展。
能力提升系统建构方面,需形成认知-应用-创新三级能力进阶模式。认知层面,培养学生AI技术基本认知与判断能力,理解AI工具特性与适用边界,形成理性认识;应用层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AI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筛选、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案生成与优化等核心能力;创新层面,培养学生借助AI工具突破常规思维,生成创新性解决方案能力,引导学生从工具使用者向创造者转变。同时,构建知识-能力-品格一体化培养框架,将创新思维培养与知识学习、品格塑造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通过构建AI辅助学习共同体,营造开放交流环境,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与知识迁移,促进创新思维拓展。教师角色也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创新促进者,通过示范引领、点拨启发与反馈激励,激发学生内在创新潜能,形成良性互动生态,推动创新思维培养进程与学生能力全面提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AI资源整合创新实践活动模式创新,成效评价科学引领
AI资源整合创新实践活动模式创新需立足通用技术学科特点,构建多维实践体系。应当先创设AI+创新设计实践模块,将AI技术融入产品设计、工艺优化、方案论证等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智能工具辅助创意生成与方案评估。建立虚实结合实践平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降低实验门槛,扩展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中进行创新尝试。构建跨学科项目群,围绕社会真实问题设计综合性项目,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跨界思考。还要开展AI智能创客活动,组织学生利用AI工具进行智能产品设计与制作,体验从创意到实现完整过程。并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与前沿技术,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实践活动真实性与挑战性。通过这些模式创新,形成层次分明、梯度推进实践活动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创新实践机会与广阔成长空间。
成效评价科学引领方面,构建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状况。从思维维度设置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等评价指标;从能力维度关注问题发现、方案生成、创新实现等关键环节;从过程维度注重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挫折应对等非智力因素。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通过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反思日志等工具,记录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轨迹。引入AI辅助评价工具,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学生思维模式与创新特征,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构建师生互评、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多元评价机制,形成多角度反馈,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与调整;建立学生创新成果展示平台,通过作品展、创新大赛、成果汇报等形式,激励学生创新实践,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科学评价引领实践活动方向,不断优化实践模式,提升实践效果,最终实现通用技术学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目标,推动学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结论:AI技术赋能通用技术学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究表明,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认知偏差、资源不足、应用浅层化等问题,制约教学效果提升。通过构建AI工具驱动创新思维培养路径,形成认知-应用-创新能力进阶模式,结合多维实践活动与科学评价机制,可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AI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融合非简单工具应用,而应聚焦教学本质与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学生思维培养与能力提升,构建开放包容学习生态,推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葛延杰.基于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成长, 2024(6):34-36.
[2] 陆婕.核心素养下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路径研究[J].亚太教育, 2023(4):60-62.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3.04.018.
[3] 董琳雪,王同聚."GAI- 虚拟数字人" 赋能跨学科项目式 教学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智慧农场" 项目为例[J].Digital Education, 2024,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