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因素及预防性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陈贺明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风险因素及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4年度接受椎间盘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在术后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评估指标包括术后48小时、30天及90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同步监测华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变化。结果:研究显示,在整个随访期内,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干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ODI评分持续下降,JOA评分稳步上升,表明干预措施有效促进了腰椎功能恢复。同时,干预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WEMWBS和积极SCSQ评分更高(P<0.05)。结论:系统性康复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术后32%的复发风险,促进脊柱功能重建,提升患者心理适应能力,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复发;预防性康复训练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尽管手术可有效缓解症状,但术后复发仍是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术后复发与核心肌力不足、姿势不当及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探索有效的预防性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术后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核心肌肉力量锻炼:通过系统的腹横肌、多裂肌等深层核心肌群激活与强化练习,帮助患者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腰椎间盘再次受损的风险。这种训练强调渐进式负荷,从低强度静态动作逐步过渡到动态复合动作,确保患者在安全范围内逐步增强核心力量。(2)姿势矫正训练:接受了专业的姿势评估与纠正指导,包括坐姿、站姿及日常活动中的动作优化。例如,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搬运重物、避免久坐或弯腰过久,同时结合定制化的矫形支具辅助,进一步减轻腰椎负担,促进长期功能恢复。(3)日常活动指导:康复团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适合其生活方式的活动方案,涵盖工作环境调整、家居布局优化以及针对性的体能恢复计划。通过定期随访与反馈调整,确保患者能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灵活应用所学技能,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这些综合措施不仅提升了康复效果,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世界卫生组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WEMWBS)及简明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变化比较
在3个月的研究期间内,两组各有1例因失访而剔除,最终纳入分析的数据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术后VAS评分存在交互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腰椎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比较
术后3个月时,两组ODI均较术后2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则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3个月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心理状态比较
术后3个月时,两组WEMWBS及积极SCSQ评分均较术后2d升高,且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极SCSO评分均较术后2d降低,且干预组消极SCSO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术后康复不足、不良生活习惯及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缺乏科学的康复训练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核心肌群无力和姿势控制不佳会增加腰椎压力,使椎间盘再次突出的风险上升。此外,吸烟、肥胖及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等行为也会削弱手术效果,加速病情恶化。
针对上述问题,预防性康复训练展现出显著成效。系统化的康复计划能够有效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并通过姿势矫正和日常活动优化减少复发诱因。研究数据表明,接受针对性康复训练的干预组,在术后三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及心理状态评估中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说明康复训练不仅能缓解疼痛、提升功能恢复水平,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干预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科学的康复训练是降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键策略。这一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强调了术后康复管理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预防性康复训练能够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复发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强化核心肌群、优化姿势习惯及改善心理状态,患者不仅获得了更好的短期恢复效果,也实现了长期的功能稳定。未来应进一步推广规范化康复方案,助力患者实现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李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何做康复运动[J].人人健康,2023,(36):82.
[2]张靖媛,张扬,王雅囡,等.共治理念下阶段性量化运动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腰椎功能恢复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05):1040-1044+1051.
[3]李云,丁莉娜.针刺法联合悬吊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6):84-88.
[4]常丽丽,王爽,宋胜男.运动康复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15):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