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学分析

作者

陈小芳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谭宏帙纪念小学

摘要:本文从教材内容、课堂策略与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探讨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与效果。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德育元素,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有效方法,探究评价体系中融入德育因素创新途径,构建完整德育渗透教学框架。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德育功能无处不在,恰当运用德育渗透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提升与人格健全发展,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双赢局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材分析

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表现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德育渗透重要载体,其选文内容、编排体系以及辅助资源均蕴含丰富德育元素。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精粹,通过生动故事、优美诗歌和经典散文等多样化文本形式,潜移默化中传递爱国情怀、家庭亲情、友善互助、诚实守信等核心价值观念。选文巧妙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说教痕迹,使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自然接受道德熏陶。

教材编排体系亦体现德育渗透思路,按照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点,由浅入深设置德育内容。低年级侧重行为习惯培养,中年级注重道德认知提升,高年级强调价值观念建构,形成螺旋上升德育体系。同时,教材配套习题设计也融入德育因素,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等多样化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道德问题,深化德育效果。教材插图、批注以及拓展阅读建议等辅助资源同样承担德育功能,通过形象直观画面与延伸探索活动,拓宽德育渗透途径,增强教学吸引力,使德育内容更易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为自身品质。

二、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德育渗透主阵地,教师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德育目标与语文目标融合统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德育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故事教学法利用儿童喜爱故事心理特点,将德育内容融入生动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自然获得道德启示;体验教学法强调亲身参与与实践,通过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在行动中内化德育内容。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判断。文化浸润法则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涵养学生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多元阅读法拓展课内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在文本世界中感悟人生哲理、体会情感力量;角色体验法鼓励学生换位思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与责任意识。这些策略运用中应把握整体性原则,即德育渗透应贯穿教学全过程;把握自然性原则,避免生硬说教;把握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握系统性原则,构建螺旋上升德育体系。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德育渗透多元策略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备课环节,教师深入挖掘课文蕴含爱民为民、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等思想内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活动,确定“感悟西门豹刚正不阿品质,培养学生勇于揭露邪恶、坚持真理精神”德育目标。导入环节,采用历史背景引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社会背景与邺城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历史语境认知。朗读教学环节,运用情境朗读法,指导学生针对西门豹与巫婆对话、西门豹处理巫婆等关键片段进行有感情朗读,通过语气语调变化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与思想品质。人物形象分析环节,采用细节品读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情节,体会西门豹明察秋毫、临危不惧、爱民为民品质。主题探讨环节,运用情境讨论法,设置如果“你是当时邺城百姓,面对巫婆说法,你会怎么做”讨论题,学生分组交流,表达看法与见解。此环节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封建迷信危害性,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批判思维能力。同时创设道德两难情境:西门豹处理巫婆手段是否过于残忍,引发学生思考与辩论,在思辨过程中认识到对待邪恶必须采取坚决态度,同时也要遵循法治精神。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评价中的创新途径

小学语文评价体系创新融入德育因素,构建全面客观育人机制。传统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水平,忽视德育成果评估,不利于德育渗透完整实施。创新评价体系应将德育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形成多元立体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日常表现,通过观察记录、成长档案等方式,全面跟踪学生德育发展轨迹。情境评价则重视创设特定情境,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展现出智慧与品格,促进学生将文本感悟转化为现实行动。项目评价通过组织主题活动与小组任务,考察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责任担当,培养集体荣誉感。综合素养评价则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学习与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等领域有机整合,全面考察学生发展状况。而表现性评价鼓励学生通过演讲、辩论、创作等方式展示对文本内容理解与思考,既考查语文表达能力,又评估价值观念内化程度。创新评价形式注重激励性与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差异与节奏,确保德育评价与语文能力评价统一,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五年级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多维评价体系渗透德育元素。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智慧决策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田忌取胜策略合理性问题,引导学生辩论智取与欺骗界限,培养辩证思维与正确价值判断能力。评价时采用小组互评机制,学生从论据充分性、逻辑严密性、价值判断准确性等维度互相评分,在评价他人过程中提升自身思辨能力与价值认同。课后拓展环节,布置现代智慧故事搜集项目任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长辈等途径,搜集整理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智慧事例,提交成果后进行展示交流。评价方式采用师生家长三方综合评定,既关注语文表达准确性与条理性,更注重故事蕴含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另设计自我反思活动“我心目中智慧与诚信”,学生撰写反思日记,对比《田忌赛马》中的谋略与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做个既聪明又正直人,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建立健全人格观念。这种立体化评价体系突破传统单一评价局限,将德育目标有机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双赢局面。

结论: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与重要价值。通过教材内容挖掘、课堂策略创新与评价体系改革,能够构建系统完整德育渗透教学框架,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有机统一。未来德育渗透应进一步加强学科特色,注重学生主体性,强化实践导向,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构建更为科学高效德育渗透机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久英.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 文渊(高中版),2020(8):21.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8.039.

[2] 王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案的分析[J]. 课外语文(上),2017(3):190. DOI:10.3969/j.issn.1672-0490.2017.03.178.

[3] 陈建萍.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2):22.